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绍报人眼中的金大侠
随和 风趣 博识
2018年11月01日 09:33:0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1994年4月5日,金庸在绍兴与媒体记者们合影。

武侠小说之外的“金大侠”,究竟是什么模样的?在采访过他的绍报人的眼里,他是一位随和、风趣、博识的谦谦君子。

金庸来过两次绍兴。一次是在1994年4月5日,那天是在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的陪同下,他参观了兰亭、鲁迅故居和沈园。另一次是在2000年9月13日,他到新昌大佛寺景区探班正在拍摄中的《笑傲江湖》剧组。

“他与我们交谈的时候,是非常客气的。讲话速度不快,慢条斯理的,和我们想象当中那些武侠小说的形象很不一样。”在绍兴日报社摄影部主任袁云的照片数据库里,依然保留着1994年金庸到访绍兴时的照片。在听说了大侠故去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把老照片翻了出来。照片上的金庸就站在中间,身穿一件蓝灰色西装、黑裤子,虽然个子不高,但看上去有一种“侠之大者”的气度。身边站成一排的,正是当天采访他的绍兴记者们。

陶卫祥当时还是绍兴日报副刊部的一名记者,与同事顾旭明一起,采写了一篇名为《“豪侠”越地留屐痕——香港著名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访绍小记》的报道。他在文中这样写道:走在兰亭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查先生还没走到墨华亭,便被一群记者拦住。面对记者的“狂轰滥炸”,满腹经纶的查先生侃侃而谈。“我对金庸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学识,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到兰亭,但他对兰亭的研究非常深厚。许多典故,他张口即来,比我们这些绍兴人还知道得多。”陶卫祥告诉记者,金庸先生还在兰亭留下了墨宝:“人云班门弄斧,至兰亭而弄墨,岂不更妄乎。”书毕,连说见笑,见笑。

绍兴市文明办副主任俞继抗,在照片中则站在金庸的右边。当时,他还在绍兴晚报副刊部当记者。在他与同事张钧徳合作写下的这篇《金庸“弃剑”游山阴》的报道中,还有这样的描述:也许是长途奔波的缘故,金庸先生的蓝灰色西服上有不少褶皱,但他毫无倦意……在康熙帝临摹的“兰亭碑”前,当讲解员说到“一”字的典故时,金庸还风趣地引用了《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一句话:“只有这个‘一’字一模一样。”在沈园,看到一株红白两种花相间的桃树时,他脱口而出:“惊鸿照影”——这是陆游《钗头凤》里的一句话。

“金庸先生对越文化十分感兴趣,他说写《射雕英雄传》时,创作的灵感有一部分就是源于越王勾践,同样是忍辱负重,同样是卧薪尝胆,同样是以弱者的最初姿态,通过自强不息的磨砺,最终创造奇迹,以弱胜强,称霸天下。”俞继抗告诉记者,对于绍兴曾经是南宋偏安一方的临时首都这段历史,金庸也颇为感慨。他说,自己的笔下曾写过许多与南宋有关的人物和情节,而绍兴有这么一段特别的历史,非常值得发掘,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也很有益处。绍兴应该做好南宋这篇文章。

作为曾经的同行,金庸对于《绍兴晚报》的副刊还提出过专业意见。“当年,金庸先生就是通过在副刊上连载武侠小说,才提升了《明报》的影响力。1994年,正是绍兴晚报的初创时期,发行量不到三万份,他就建议我们一定要办好副刊,以增加报纸的受众面。”

绍兴日报新昌分社的记者潘丽萍,则在2000年9月13日的那次新昌探班中采访过金庸。“那天他穿着一件风衣,戴着金边眼镜,给人非常儒雅的感觉,不像一个大侠,而是一个谦谦君子。”潘丽萍说,那天下午,金庸是在《笑傲江湖》总导演黄健中与制片人张纪中的陪同下,去大佛寺拍摄现场的。他花了1个多小时,看了该剧的几个片段,并大赞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他还说新昌的山水很美,久慕天姥山大名,可惜年纪大爬不上,只能梦游了。”


作者:记者 徐霞鸿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