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绍兴要闻
传承绍兴文化基因 打造“诗路”特色产品
浙东唐诗之路与绍兴文化产业开发高峰论坛昨举行
2018年10月21日 08:13:18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有一条路,沉寂千年,没有路牌,却吸引了众多诗人游历至此,并留存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条路就是“浙东唐诗之路”。作为“诗路”要地的绍兴,如何传承、挖掘、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昨天,由绍兴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浙东唐诗之路与绍兴文化产业开发高峰论坛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诗路文化进行学术研讨,为绍兴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穿越浙东越州、台州等地的一条山水人文之路,诗人们从钱塘江边的萧山西兴(越州属地)出发,经古城越州(绍兴),自镜湖(今鉴湖)向南过会稽山、若耶溪、云门寺沿曹娥江溯江而上,入剡溪,经新昌的沃江,过天姥,到达天台山。

唐代时期,李白、杜甫等400余名诗人游历这条山水走廊并留下众多诗文,到了宋、明之时,也有大量文人墨客路过此地。全长近2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经过绍兴,留下了上千首经典诗歌。“如何讲好这些唐诗背后的故事,把浙东唐诗之路沿线的秀美山水与人文内涵结合,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秘书长谢利根表示,既要立足诗歌之路,又要开阔眼界,充分发掘这方面的文化旅游资源,让文化注入青山绿水,彰显精神之魂,提升内涵品位。

如今,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刚性需求,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多位与会专家认为,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以通过结合浙东唐诗之路,整合文化资源,从长远的角度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与路线,让游客走进绍兴,感受诗路文化,提升文化价值,从而全方位推动绍兴文化产业发展。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睿建议,在旅游线路的打造中,结合文化创意,尽可能保证游客更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唐诗的魅力,使唐诗接近现实,走向世界。同时,也要结合唐诗之路申遗工作的有序开展,多地联合,开发以绍兴黄酒、新昌大佛龙井等为主打产品的旅游礼品套装,让软实力落地。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一条跨区域的旅游路线,在旅游开发中具备了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基础条件。对此,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认为,应按照诗路的“原本”,在乡村精神和乡土文化的依归下,突出地域人文特色,培育核心吸引物,升级现有的特色旅游产品,统筹推进诗路沿线的旅游业态优化。


作者:见习记者 华雨佳 编辑:徐盈盈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