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纪念枫桥经验55周年 >> 新闻聚焦
“包袱”自己背, 病苗”自己护
“枫桥经验”专题调研中挖掘的几个典型案例
2018年10月19日 10:12:04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1990年2月,绍兴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缨(前排左三)带领调研组总结新时期“枫桥经验”。(资料图)

“枫桥经验”调研组在枫桥专题调研了两个月,断断续续调研了一年时间。调研形成的典型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枫桥人民如何利用“枫桥经验”,管好治安,处理矛盾,教育人、改造人、就地化解矛盾。这些化解矛盾的好办法和小故事,直到现在还在枫桥流传。

“枫桥经验”研究会会长陈善平

菩萨心般地容

不将“包袱”推向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自主权逐步扩大,特别是《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实施后,有权对违法违纪的职工作出处分直至开除辞退。在新形势下企业还要不要做教育人、改造人的工作?如何运用好国家赋予的权力?这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当时的枫桥区粮管所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职工,不轻易开除辞退,而是留在单位想方设法进行教育。

枫桥区粮管所职工钱某,1982年参加工作,起初表现还不错,曾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86年,他的心思开始不在工作上了,有一次盘存时,他经管的粮油商品短少,价值100多元,领导通知他到所里说明原因。他感到难以交账,就卖掉自行车、收音机出走了。

22天后,在同事的劝导下,钱某才回到单位。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对连续旷工15天以上者,可作辞退处理。但当时粮管所为了挽救这个年轻人,对其只作了行政记大过处分。

1987年社会上刮起全民经商风,钱某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认为靠几块死工资讨不进老婆成不了家,想做生意赚大钱。他先后两次把公款借给别人做生意,后又干脆挪用销货款,自己跑厦门贩香烟。不料香烟带到金华时被没收,钞票赚不到反而蚀本1700元,借给别人的公款一时也收不回。问题暴露后他故伎重演再次出走。当时主管单位明确指示将其除名。

对这个人怎么办?推出去,单位少了个包袱,社会却多了个祸害;找回来,社会少一份不安定因素,当时的粮管所领导却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和责任。年轻人,可塑性大,现在犯了错误,面皮薄,不敢回来,但只要他本人想改好,还是要拉他一把。粮管所在《绍兴日报》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失踪两个多月的钱某终于回来了。经过职工代表会议讨论,给他“开除公职,留用察看两月”的处理,到所属粮油加工车间当工人。

对钱某这样的人还能留用察看,这在全市少见。

粮管所领导同加工车间每个班组长都谈了话,还要求不要歧视他。粮管所领导还专程去钱某的家中,与他的父母商量如何配合挽救他,他的父母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钱某成了先进工作者。真帮真教的“枫桥经验”又一次结出了善果。

事无巨细地帮

“破缸而逃”写新篇

枫桥钟瑛村农民骆某,是闻名诸暨的“破缸而逃”的人物。

他从小因母亲改嫁,缺少家庭管教和温暖,七八岁时就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学校因此开除了他。他父亲一气之下,用一只大水缸把他罩在里面。谁知顽劣的骆某挖了块石头,半夜敲破大水缸逃了出去。他流窜上海、杭州、江西、广州等地,走到哪里,就偷到哪里,被公安机关多次处理遣送回家。早在1965年,骆某被再次遣送回村后,村里干部群众通过细致教育,帮助他改掉了恶习。后来,他还成了村白泥厂的操作能手、班组长、先进生产者。

浇花要浇根,帮教要帮心。不是帮一时,而是帮一世。用诸暨话说,对骆某这样的人,帮到这一步,已是“船靠河埠硬碰硬”了。但改革开放后,钟瑛村始终没有放松过对骆某的关心帮助。并时时主动伸出手去,替他排忧解难。

“鸟有窝不闹,家有女则安”,骆某的思想基本改好之后,帮助他成家立业就成了当务之急。但像骆某这样的人,想讨个老婆成个家又谈何容易呢?村里曾出面,为他在本地牵过几条线,但姑娘知道他的底细后,都拒绝了。本村的一位苏北籍妇女,为骆某牵上了一条红线。开始,对方除了提出要200元的彩礼,似乎对骆某本人及其家庭条件不是很挑剔。大家以为这桩婚事有望了。正当村里四处张罗时,对方却变了卦。

之后,村里又在苏北牵上了第二条线。这次终于成了,骆某的婚事很快敲定了。但要结婚成家,困难又不少,睡的床、盖的被、烧的灶,都得重新做。在这个节骨眼上,村里专门拨出一部分经费资助他。一些邻居也拼拼凑凑,给他送来了各种日常用品。接亲的日子到了,村干部决定再次陪新郎北上,经过一番波折,总算花好月圆。婚礼那天,村里凑钱办了桌酒。洞房花烛夜,骆某拉着前去道贺的干部群众,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此后,村里又帮他发家致富,度过各种难关,一家三口也很快过上了宽裕的生活。当地村民都说,这是“破缸而逃”续出的好篇章。

不厌其烦地劝

扛枪逼婚的小伙终放手

东和乡朱家坞村王某,十多岁时父母就因病先后去世,哥哥姐姐结婚后也自立门户,他成了单身汉。后来,他同本村一个姑娘谈上恋爱,两人感情比较好。1988年底,王某托人向女方提出要定亲,姑娘的父母嫌王某家的老屋太阴暗,要他造好新屋再来定。王某担心夜长梦多,外地联系好的工作也不去做了,天天呆在家里。这一来,姑娘的父母就认为他好吃懒做不会有出息,干脆回绝了这门婚事,并把姑娘打发到杭州做临时工。

这使王某又气又急,竟想以武力来威胁姑娘的父母答应这桩婚事。一天,他腰插三角刮刀、肩扛土枪。满脸铁青地在姑娘家屋前屋后转,扬言要拼命,村民们见了纷纷避而远之。姑娘的父亲吓得逃到村治保主任王继来家中喊救命。村干部立即赶去,好言相劝才把王某拉回家。

东和乡政府接到村里的报告后,就派公安员去村里调查。乡村干部都认为如果简单地对王某进行训斥或处罚,反而会导致矛盾激化。于是一边设法稳定王某情绪,一边找姑娘的父母谈话,劝他们不要做“棒打鸳鸯”的事,动员他们把女儿叫回来,尊重女儿自己的意愿,处理好这件事。

姑娘从外地回来后,王某又身带尖刀,跟牢不放,逼姑娘表态。姑娘的哥哥被他的行为激怒了,手握钩刀追杀王某,幸被群众劝住才未出大事。

经过多次谈活教育。双方的情绪慢慢缓和下来。王某承认了错误,并恳求村干部帮他促成这门婚事。3名村干部找到姑娘,询问她的意愿,姑娘回答:“以前我认为王某不错,现在才晓得他的脾气介差,跟了他我要吃苦头的。”王某知道后,先后4次偷偷爬到姑娘的房间里,赖着不走,让人哭笑不得。

干部们耐心做他的工作,并鼓励他说:“头次恋爱不成也不倒霉,你人聪明,又有木匠手艺。只要好好做,总有姑娘会看上你。你以后谈好对象后成家有困难,大家都会帮助你。你再这样胡闹下去,倒要真正毁掉前程。”

在大家的耐心教育下,王某保证不再去纠缠姑娘。不久他就挑着铺盖行头出门做工了。后来,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作者:首席记者 周能兵 见习记者 华雨佳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