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 >> 新闻聚焦
与时俱进,再创越剧新辉煌
越剧·门道——“内行人”看法
2018年10月14日 10:48:3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越剧理论研讨、产业思路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昨天上午,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主题活动之越剧高端对话掀起“头脑风暴”,近百位来自中国戏剧界的理论专家、越剧演员及省市文化单位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越剧艺术发展之路。

今年的高端对话,不仅邀请了专业人士,还邀请了互联网、旅游等领域的嘉宾。各方人士围绕“越剧如何融入生活”“基层越剧院团改革发展”“越剧融合互联网”“基层文化官员推进越剧艺术发展”等话题展开了开放式对话。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

越剧走出去正逢其时

“新时代越剧的未来走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2006年越剧百年诞辰之时,越剧界举行过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越剧百年的断想》的文章。百年越剧,成就辉煌,流行全国,影响深远。12年过去了,新时代的越剧再创辉煌,也自然成为越剧界的期待。

越剧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国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戏曲很多优惠政策,越剧的发展正遇上极好的时代机遇。世界化的进程也为越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剧的舞台比以往更大也更宽广。越剧艺术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在未来再创辉煌,需要戏剧人和社会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

首先,要继续走好都市越剧和乡土越剧两条路。乡土戏曲与都市戏曲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有着传统和现代的人文内涵。越剧的成长史告诉我们,乡土是源,都市是流,互为依存,共同发展,不可偏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城乡依然存在,乡镇和城市都需要越剧。

其次,繁荣的关键在于多出好剧目。通过剧目创作,带动人才培养,推动越剧繁荣。从剧院来讲,要充分调动主创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一切条件为越剧“出戏出人”服务。从主创人员来讲,一定要把握好越剧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拓展越剧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的能力;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心中要有观众,尊重越剧观众的艺术审美。

剧目的时代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就题材来讲,传统戏、历史剧同样能有强烈的时代性,故事虽然是昨天的,但时代精神是寄寓其中的。上世纪40年代,袁雪芬在现代戏创作中对越剧进行大胆改革,被公认为新越剧里程牌的《祥林嫂》的成功对我们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此外,要重视越剧现代戏的创作,这对于越剧发展和吸引青年观众,有其特殊的意义。

再次,越剧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国际戏剧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上世纪的国际戏剧舞台主要由西方戏剧所主导,改革开放后“走出去”的力度在加大,但是还不够大,我们更多地是向人家学习;加上戏曲的形式和语言等因素的制约,给传播也带来一定难度。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国戏剧人长期的不懈努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

打造层级化的越剧艺术团体

2015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颁布,这是戏曲艺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此机遇面前,我们更要进一步思考剧种、剧团乃至戏曲人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

“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数据分析”显示,越剧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北京等11个省市和自治区拥有184个艺术团体,位居全国第三,民营团队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越剧民营团体是最贴近普通观众审美需求的团队,是越剧能演什么、能演好什么的重要参照。民营越剧团的数量是越剧市场和生态的重要指标,维护并推进民营越剧团体的市场秩序,提升越剧市场化程度,是越剧在区域文化环境中能够贴近时代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越剧发展的重要方向。

越剧这个剧种在不断生长过程中还能实现多大的拓展?这固然有民营团队的创造,更来自于越剧专业剧团的发展。越剧的生态环境跨越农村和城市,跨越吴方言区和其他方言区域,甚至走向了海外。因此,越剧实际面对的文化空间远超11个省市和自治区。在越剧传播区域中,以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杭州越剧院、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福建芳华越剧团等为代表的专业团队都有过重要的艺术成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越剧剧目创作的高度,这些越剧艺术院团所面对的正是越剧从乡土向城市和海外的重要空间。因此,这些代表性院团的创作不仅仅代表着越剧整体的艺术发展高度,涵养着越剧已经形成的艺术品质,而且还引领着越剧长效的发展方向,当然也影响着全国专业艺术团队的整体艺术水准。

由此可见,打造层级化的越剧艺术团体实际是越剧有序发展的基础。当前剧种发展政策需要立足于越剧表演院团各不相同的剧种诉求和创作趋向,因团制宜,因团施策,按照符合剧团类型需求来评估、制定相关扶持保护策略,夯实剧种文化生态,争取越剧艺术效益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最大化。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委会主任李莉

越剧艺术要融入生活,反哺生活

中国戏剧的主要起源来自于民间,农民在常年的劳作中,会哼哼小调来解乏,自娱自乐。台湾有一个专家在《古代中国戏曲史》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戏剧主要起源于民间,以满足平民阶层的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

越剧的诞生就是源于生活。当农民们哼着小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通过演戏来宣泄。可以说,演故事是戏剧最初的雏形,戏剧是从生活中走来的。

越剧起源于浙江,但是发祥于上海,这也是因为上海生活节奏和生活内容,给了越剧发展的空间。越剧从乡间小戏进入上海,逐渐在都市化的生活熏陶中培育出了更多的思想内容。

特殊的环境使越剧得到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并得到了广泛民众,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中进步人士的支持。应该说,在我国多个剧种过去的发展中,越剧所汲取的文化养料最多,这是它一度能够成为中国第二剧种,而且至今保持着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一个剧种有文化的滋养,还有生活环境的熏陶,是能够实现大步跨进的原因,像这次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创排的越剧《王阳明》一样,内容既是取自绍兴的文化,也有生活的展现,这就是向文化和生活致敬。

生活对于越剧是潜移默化的,引领式的影响,越剧艺术必须融入生活,反哺生活,才会永不枯竭,历久弥新。

那么,除了娱乐、休闲以外,越剧与生活究竟如何影响呢?我们知道,越剧以古装戏见长,古代距离现实生活很远,于是越剧艺术融入生活,常常成为我们既敬畏又隔膜的话题。其实,凡是做编剧的心里都很明白,我们没有在古代生活过,也没有亲眼见过古人,更没有接受过古代的教育,我们对古代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书本和流传的故事,当我们在写古人的时候,其实都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揣摩古代人的心理与情感,所以有人说任何古代剧都是现代剧,我赞同。古人与我们虽然不同时代,不同衣冠,不同生活习惯,但人情人性是相通的,当你把人情人性的真实性写出来的时候,这就与今天人的心理情感有了共振。也就是说,无论是历史剧还是当代戏剧,都需要从人的角度去认知,去发掘,去塑造,才能吸引人,感化人。而这,也是生活和越剧相互影响的一个很好的说明。

东方IC公司原首席执行官、腾讯大浙网原总裁傅剑锋

让越剧在互联网时代再放异彩

我是嵊州人。童年时代对美好事物的最初感知,是来自于嵊州乡间那些走村访巷的越剧草台班子。每次村口大会堂有越剧演出,就像过节一样,全村人扛上条凳,排排坐等演出。我现在还能想起不少小时候看过、听过的剧目,如《梁祝》《西厢记》《穆桂英挂帅》《何文秀》等。它们是我一个曾经的乡村少年最初的精神滋养与人生启蒙。我对爱的理解,对正义与良知的理解,对家国天下的理解,最初是来自于这些美好的越剧故事。

美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因此我始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越剧依然有大放异彩的机会,这与其一路走来的发展特性有关。

越剧的崛起源于颠覆式创新。如果从越剧最早的源头算起,至今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越剧经历了“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女子越剧”等发展变迁,应该说,每一次变迁,都是其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驱动的结果。如从“落地唱书”到“小歌班”,正是上世纪20至30年代,越剧走向上海的过程,从曲到戏,是当时上海演出市场的需要,是当时上海人民的精神需要;再如发展成为“女子越剧”,也是为了有别于当时在上海的其他剧种,走特色化差异发展路线的结果。应该说,这些尝试,推动越剧从“乡野小曲”变成了全国第二大剧种。

越剧崛起的颠覆式创新还体现在打破陈规,从边缘到中心。如当年,袁雪芬、傅全香就通过电台“直播”,姚水娟还出演上海时尚剧,这些传播思路与现代我们通过互联网宣传的内核是一致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传播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调研发现,越剧网站数量为戏曲类第一,超过京剧。现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喜马拉雅音频平台,甚至“00后”聚集的一些二次元网站里,都可以找到不少点击量很高的越剧视频,这说明,网络“原住民”中也有着不少越剧的粉丝,这是越剧在互联网时代再放异彩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那么,如何让越剧这门古老艺术在互联网时代发光发彩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用互联网产品,重塑越剧的创作与传播。从内容上来说,是选题的时尚化,昆剧做了一个青春版的《牡丹亭》,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我想这是未来可以借鉴的一个思路;此外,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创作在线化”,让广大网民参与到内容创作中来,丰富题材的同时,还可以带来广泛的关注。而在传播上,则可以充分利用“视频”“社交”“算法”等载体与技术,通过传播矩阵,让越剧在互联网的传播变得好玩、有趣。

嵊州市文广局局长陈君

越剧发源地要开创越剧的新天地

嵊州是越剧发源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动越剧的传承发展,创立越剧的新天地,我们义不容辞。

近年来,嵊州在推动越剧发展上做出了不少尝试。我们打造了一台用现代声光电效果演绎越剧名剧名段的戏,大气唯美,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我们对嵊州的准大学生进行越剧培训,推动越剧进大学,在大学扶持越剧社团;组织戏迷粉丝与越剧明星见面、互动,让越剧明星们有人追捧,推动越剧明星成为企业品牌的代言人;从2016年起,中国越剧戏迷网首创“爱越小站”模式,在重点省、市组建地域性越剧戏迷组织,至今已经有20多个;嵊州越剧艺校面向全国招生,现在招生、就业两旺;越剧教育从娃娃抓起,有10多所越剧教育特色学校和幼儿园,有越剧教育校本课程,目前全市有51朵越剧“小梅花”;我们将专业越剧团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求剧团出精品,出人才,夺大奖,打品牌;对民营剧团展开评选,根据专业水准结合政府采购,推动他们不断壮大。

此外,在嵊州,越剧戏迷培训、戏迷旅游、戏具服饰等产业不断发展,民间资本不断投入。现在嵊州正在建设越剧小镇、越剧艺术城,以越剧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几条创立越剧新天地的工作思路。一是落实一个好政策。嵊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改革创新推动越剧事业传承发展的政策。二是搭建一批新平台。我们前些年创立了“一团一馆一校一节一业”的平台,近两年又拓展了新的“一区一镇一会一网一角”的工作平台。三是培育一个大群体。这几年我们大做戏迷文章,通过凝聚和培育戏迷,来促进越剧事业大发展。四是打造一个文化圈。今年,浙江省政府提出要打造以杭州、嵊州为核心的浙江越剧文化圈,我们对此制定了六个“有”战略,即有好戏、有舞台、有观众、有环境、有氛围、有围观。未来,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开创越剧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记者 王 薇 文 何 雯 摄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