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 >> 新闻聚焦
民营越剧团演出火爆 主演年薪最高80万元
乡间舞台的幸福生活
2018年10月10日 15:04:54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今年国庆长假,嵊州市群艺越剧团团长石国荣一天都没歇着,每天为演出而忙碌着。“群艺”是嵊州民营剧团的领头雁,一年排600多场戏,还不断有地方舞台来邀演。记者探寻嵊州民营剧团30多年的发展史,发现无论是演员的素质,还是演出的形式,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嵊州民营剧团已走上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A

观众口味提升

从“路头戏”到“剧本戏”

9月29日,嵊州市群艺越剧团在温岭市城南街道观岙村演出,当晚上演的是《狸猫换太子》。这是一部名剧,演员对内容早已驾轻就熟,但演出时她们仍然一丝不苟,尤其是小旦王美萍和小生张爱萍,一笑一颦皆卖力,功底深厚,让台下的观众大呼过瘾。

团长石国荣说,他们将在观岙村演出7天,之后要立即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今年的演出任务已排满,我们是累并快乐着。”石国荣开心地说。

包括群艺越剧团,嵊州市有近100家民营越剧团常年奔波在宁波、台州、温州以及福建、江苏等地农村,除了酷热的夏天休整1个月,过年休息半个月,其余时间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

嵊州的民营越剧团已有30多年历史,剧团数量由少到多,演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演出市场一直坚挺。石国荣认为,这是嵊州民营剧团主动适应市场的结果,尤其用“剧本戏”渐渐替代“路头戏”后,让越剧变得雅俗共赏,深深扎根在农村。

据悉,30年前嵊州民营剧团刚兴起时,“路头戏”是主要表演形式。演出时,演员没有固定的唱词、说白,仅按师父说的提纲,由演员即兴发挥,俗称“掼路头”。石国荣告诉记者,那时因为没有导演、编剧和资金,只好用“路头戏”来解决剧目难题。

“路头戏”因为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在温州、台州一带很受欢迎,生日、周岁、祝寿、造屋、乔迁、庙会,凡遇喜庆场面,必定请班子演一出“路头戏”。但近年来,嵊州市群艺越剧团已更多地排演剧本,石国荣说,一是年轻一代演员不擅长演“路头戏”,不得已放弃,还有观众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越来越喜欢看“剧本戏”。

据悉,目前一般的剧团都会准备40本左右的剧本,包括《梁祝》《红楼梦》等经典剧目。也有一些剧团尝试编排新戏,“群艺”于最近开始演出的《六月飞雪》,便是根据《窦娥冤》故事改编的。

不过,石国荣认为也不能一概否定“路头戏”,“路头戏”虽然俗,但有“剧本戏”无法替代的地方。“‘路头戏’的一个最大优点是贴近当地风土人情,有亲切感。”石国荣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演出时,仍然会根据当地戏迷的要求而“掼路头”,这次他们在观岙村演《狸猫换太子》时分上下两部,上部是完完整整的“剧本戏”,下部便根据观岙村的历史文化,穿插“路头戏”,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B

演员素养提升

薪酬随之上涨

9月29日,记者联系嵊州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以下简称“越艺一团”)团长陈正庆,他说国庆期间的演出任务早已排满。“这些年来我从不担心演出问题,因为我对自己剧团的演艺水平有信心。”陈正庆说,他们虽然是民营剧团,但演员素养已越来越接近国家专业剧团。

据了解,嵊州早期的民营剧团是由一帮爱好越剧的农民临时组成并进行演出的,在农闲时赚点外快,农忙季节又回归劳动。演员是业余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素养也缺乏。

但后来随着剧团演出从临时性向长期性发展,业余演员的劣势便开始显现。“演员太业余,影响演出效果,也会影响我们的生存。”陈正庆10多年前就意识到必须对剧团进行升级,于是想方设法从各地专业剧团中“招兵买马”,当时他从上海静安越剧团招了一名小生,从庆元越剧团招了花旦。

这几年,嵊州的民营剧团都在提档升级,业余演员慢慢被淘汰,专业演员比例越来越高。剧团招收新演员有两个渠道,一是向专业剧团要人,二是招收越剧艺校的毕业生。

演员职业化、剧团专业化,提高了嵊州市民营越剧团的档次和演出质量,不过在民营剧团高歌凯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剧团间互挖人才,台柱子频繁跳槽。

陈正庆说,现在一家民营剧团的小旦和小生很少能待满3年的,一年走人的不在少数。至于原因,他说主要是被其他剧团高薪挖走。

主角的频繁流动,最直接的后果是推高了演员的薪酬。据悉,四五年前,一名主演年薪20万元算是比较高了,现在起步就要四五十万元。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嵊州民营剧团年薪最高的已达到了80万元,仍有往上涨的迹象。

一名好的演员能提升一家剧团的档次,也能吸引戏迷的青睐,但节节上涨的工资成本也给剧团的运作带来了压力。陈正庆以自己的剧团为例分析,目前“越艺一团”有40多名演职人员,年薪最高的40多万元,最低的8万元,一天仅工资成本需1.5万元,团里只有接更多的演出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民营剧团演出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

各方力量支持

市场繁花似锦

9月29日晚上,“越艺一团”在台州市路桥区泽国镇演出,离大戏开场还有1个小时,驶来了一辆大巴,下来四五十位戏迷,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从黄岩特地赶过来看戏的。陈正庆说,他经常会见到一些戏迷到处赶场,说明越剧还是受欢迎的。

对于戏迷的“疯狂”,“越艺一团”的老生罗菊青有切身体会。“有一次在江苏演出,居然有50多位戏迷包车从浙江临安赶过去,还与自己喜爱的演员逐个合影。”罗菊青说,每到一处演出,总会感受到戏迷的热情。

嵊州民营剧团走过30多年,尽管演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戏迷的热情一直没变,戏迷群体一直稳定。陈正庆说,正是因为有这些忠实的越剧迷,才使得越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民营剧团经久不衰。

当然,民营剧团的发展壮大,除了戏迷的厚爱,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据了解,近些年来,各地为繁荣文化市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送戏下乡,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剧团,这对民营剧团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石国荣告诉记者,目前“群艺”通过招标一年能争取到80场左右的演出机会。

在民营剧团发源地和大本营,嵊州市更是对其大力支持。嵊州市文广新局文化科长袁洪波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嵊州市先后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促进民办民营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民职剧团职称评定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首个民营剧团党支部和民营剧团演出协会,推出民营剧团演职员职称评聘和星级剧团评定等措施,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民营剧团的地位,推动其不断前进。

今年3月举行的第十七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期间,嵊州市组织民营剧团展演,取得空前成功。袁洪波表示,在重大节会给民营剧团提供展示机会,会进一步提高嵊州民营剧团的影响力,今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民营剧团展示自己。

■相关链接

目前绍兴市共有民营剧团200余个,其中大部分为越剧团,从业人员5800余人,年演出达3万余场,收入2亿元左右,成为繁荣文化市场的生力军。

随着越剧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也随之兴起。戏曲服饰、乐器、道具等生产企业,越剧表演培训机构,越剧艺术网上推介机构,与越剧相关的影视产业,专业的越剧发展有限公司等不断涌现,越剧艺术城、越剧小镇、越剧彩票、越剧邮票、越剧衍生品的开发,使越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更加明显,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亮点。


作者:记者 陈正军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