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东方水城看绍兴 >> 新闻聚焦
以新闻的力量推动河湖长制落地生根
——“从《当好河长》栏目看主题报道创新”研讨会发言摘要
2018年09月29日 10:01:4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绍兴是“河长制”重要发源地,治水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绍兴日报》以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名优专栏为目标,自2016年6月创办了讲述河长巡河故事的新闻专栏《当好河长》,成为全国媒体的首创之举。9月27日,绍兴发布全国首个河湖长制地方标准。在随后举行的“从《当好河长》专栏看主题报道创新”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界人士对专栏进行点评,并就如何进一步创新主题报道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

专家点评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谢国明

看准“天气” 接牢“地气”

在这组关于河长制的报道中,有几点值得肯定:题材比较重大,内容贴近老百姓,记者作风深入,编辑非常尽心。

做主题宣传有一条比较重要,那就是要看准“天气”、接牢“地气”。“天气”,即中央的精神。“地气”,即老百姓的情绪、意见和意愿。把这两点结合好了,报道就能引起好的反响。

一,看准“天气”。河长制在绍兴发源,浙江首创,中央肯定,全国推广。做这样的题材,就是看准了“天气”。践行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就需要去研究政治家在想什么、做什么、最得意的是什么,把地方党委最得意的工作报道出来。河长制的报道,就是报了绍兴市委市政府的得意之作。

二,接牢“地气”。河长制推进以来,那么多河长都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老百姓很关心,河长们也很关心。新闻有个重要原则就是贴近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接牢“地气”,就是“三贴近”的另外一种说法。跟老百姓生活贴近,大家就感兴趣。《当好河长》栏目的成功,就是贴近了老百姓想知道的东西,接牢了“地气”。

三,记者的作风非常深入。这组报道多数是记者跟着河长去巡河,跟着河长走,实地走,一路走,一路写。新闻是走出来的,但现在网络时代发达了,记者到一线实地采访的少了,所以中央提倡“走转改”。这组报道就是体现“走转改”,走到了新闻一线,记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很真实,很可信。

四,编辑很尽心。看得出来,这组报道上编辑下了很多功夫,制作了手册,背景资料很详细,有适当的介绍。介绍还可以再加强一点,资料多一点。每一条河都有故事,河岸上也有故事,要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使报道的可读性更强。

我提两点建议。第一,整个报道可以更加故事化。文似看山不喜平,做文章不能太老实。河长还有许多故事,关键看怎么表述。

第二,整组报道要有辩证思维,要全面看问题。治水这个角度很好,但光写河长治理不够,其他方面也要兼顾,这样报道会更充分。

中国新闻社党委副书记 张明新

守正创新 增强“四力”

《当好河长》系列报道刊发2年来,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治水画面,唱响了一曲雄浑的治水交响乐,营造了全民治水的浓厚氛围,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一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绍兴作为鱼米之乡,更是要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治水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浙江形象。这组报道运用创新的方式讲好河长故事,推动治水进程不断向前。

二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治水史。进入新时代,绍兴从市到村,各级河长的治水故事同样精彩。报道记叙了一个个基层干部的身影,见证了绍兴治水由河到湖,一步步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智慧化的进程。河长故事的生动呈现,带来了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加入了管河护水的队伍,成为“民间河长”与护水人。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者就是要这样按照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书写治水新史诗。

三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这组系列报道,既回顾了绍兴市2年来推广河长制的成果,也印证了15年来落实“八八战略”的不凡历程。

四是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当好河长》系列报道成为反映绍兴治水阶段性重点任务“晴雨表”,新时代绍兴治水大事记。记者来到河长们身边,近距离了解,锻炼了脚力,开阔了眼力,激荡了脑力,增强了笔力。绍兴的读者从报道中看到了市级领导的严谨作风,看到基层干部的拼搏精神,看到广大市民的治水热情,看到了田园风光转化为增收富矿的美好前景。

《中国记者》值班主编 陈国权

讲好故事 创新模式

媒体报道对于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在本地凝聚共识,更重要的是把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向外传播,体现的是媒体报道对政府中心工作向外推介的价值。

我认为,主题报道不仅应该讲道理,更应该摆事实讲故事,这样才能把道理说透。《当好河长》系列报道把讲故事渗透在里面,大部分篇章都是讲故事,这些值得肯定。主要体现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矛盾。里面有一篇《不按常理巡河的“怪”河长》,文中一家汽配公司负责人说“一滴机油都不能进入河道”,体现的是故事性的矛盾冲突。这句话也体现了记者的扎根基层开展报道的作风。

第二,强化对比。大部分报道中都体现出了河湖整治前后的强烈对比,突出水质、环境和生态的对比。

第三,叙述很有文采。读到有一篇报道印象深刻,《让水清岸绿成为常态》里面有这样一段叙述:“标准的江堤,似出水蛟龙,宽阔的江面,水清如镜,岸边草木金黄,芦苇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对河岸周边人文景观和环境的描述,都很有现场感。

第四,舆论监督。我们的主题报道往往大量都是正面的,但这组报道中有相当部分篇幅是舆论监督。如“跟着河长公示牌问河长”,分派几路记者到现场,看着公示牌打电话给河长。而且,被监督对象是真名实姓,没有一点遮遮掩掩。只有这样的舆论监督,正面报道才会有价值。

最后提一个建议,我觉得我们的报道内容上还是可以有所创新。

浙报集团绍兴分社社长 周智敏

持之以恒 常办常新

《当好河长》这个专栏稿件,我基本每期都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是站位很高。《当好河长》专栏紧扣绍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展现了各地各级河长深入一线、履行职责的风采,营造了良好的治水氛围。

二是常办常新。一般来说,栏目报道时间一长,记者、编辑和读者都会产生疲劳感,一个栏目能够办2年多,很不容易。新闻贵在于新。这个栏目,在“新”字上下足了功夫。一个是形式创新,做到主题报道栏目化、时代新闻故事化,以后还将尝试以河长日记、河长访谈等形式,让河长自己来讲故事;另一个是内容创新,根据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内容。如全国首个河湖长制地方标准发布后,又为这个栏目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外,是传播方式创新。这个栏目报道,在见报稿后面,附上了二维码,读者通过“扫一扫”,即可延伸阅读,做到动静结合、视听兼备,优化了阅读体验。当然,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建议在“细水长流”的同时,也可来点“暴风骤雨”,根据阶段性的重点,集中宣传一下,形成声势。新媒体的创新空间或许更大些,除了视频以外,可以用H5、动漫等形式来呈现。

三是监督动真。对河长制工作,不能光唱赞歌,对存在的问题,也要加强舆论监督。而《当好河长》这个栏目中,也有一些舆论监督的成功案例,十分可贵。既有曝光、又有反馈的舆论监督,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推动工作。

策划意图

绍兴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 单滨新

努力打造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栏目

2年多来,我们坚持办《当好河长》新闻专栏,探索提升重大主题宣传有效性、影响力的方式方法。我们是这样设想的:

一是主题宣传栏目化。做大做优重大主题宣传,是党媒传播主流价值、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基本方式和有效手段。新闻专栏是报纸的窗口、版面的亮点和支点,是开展主题宣传的重要依托。我们开设《当好河长》专栏,集约集聚相关报道,形成长尾效应,引导社会舆论,以新闻的力量持续推动河长制落地生根。

二是栏目设置时代化。河长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水乡绍兴是河长制重要发源地,河长的履职情况与治水成效、群众关切点密切相关。开设《当好河长》专栏,应时而生,因地制宜,与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的要求一致。

三是时代新闻故事化。我们专门制订《当好河长》栏目的采编手册和栏目培育方案,使其有计划、可操作、能落地,每周在头版固定位置刊发。同时,将稿件采编与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结合,记者深入基层与河长一起巡河,一起体验,写出情节,写活细节,以新闻的视角和新闻的语言来讲述河长治水的好故事。

四是故事传播多元化。这是一个新闻生产的方式、内容和传播的话题。一是坚持开门办报的传统。报社与绍兴市治水办(水城办)协作,联系协调相关采访对象,梳理和确定阶段性报道重点。二是坚持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统一。在抓好《当好河长》栏目正面报道的同时,适时推出“跟着河长公示牌问河长”“直击河湖中的另类船只”等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丰富了《当好河长》专栏报道的层次。三是坚持传播方式的多样。除了文字报道,我们逐渐充实图片、短视频等元素,用二维码形式附在报道后面,手机扫一扫就能阅读更多信息并能即时转发,做到了可视化、融媒体传播。

我们要认真总结,汲取各方建议,不断增强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栏目的“新鲜度”“新闻性”“故事化”“影响力”等方面,做好拓展、深化、延伸文章,努力打造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栏目。

采编体会

走转改

永远在路上

绍兴日报社全媒体采集中心记者 周国勇

作为《当好河长》栏目的一名记者,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既是绍兴河湖长制的记录者,也是推动者和受教育者。

《当好河长》专栏从2016年6月开设以来,我们保持每周一期的频率,至今已过百期,字数累计将近10万字。在2年多时间里,我们走访了200多条大小河道,足迹遍及全市6个区、县(市)的近百个乡镇、300多个村落。作为报社重点培育的品牌专栏,同时也是深化“走转改”的主题实践活动,我们以“跟着河长去巡河”的方式,用心沉到江河之中,将笔墨聚焦到各级河长,讲述了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治水故事,记录着绍兴治水进程。与此同时,绍兴的治水经验和治水成效也得以传播出去,受到了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和省内外媒体的关注报道。

河水奔流不息,《当好河长》专栏也将重新出发。栏目如何实现创新,怎样以更多样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容讲述河长故事,我们设想,形式上,在现场新闻的基础上,增加河长访谈、河长日记、河长来信等报道形式,让河长故事和感悟心得的呈现更多样。内容上,扩充到河湖长所担负的全部6大方面职责,包括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每一方面具体工作又可以结合全市正在实施的治理重点任务。

鲜活

栏目的生命

绍兴日报编辑发布中心编辑 骆尚木

“当好河长”是《绍兴日报》正在精心打造的精品栏目。鲜活,是栏目的生命。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讲好河长故事,更好地传递绍兴声音。

精选对象。巡河,是比较固定和单一的事,雷同性高,如何从上万名河湖库长中精选出有新闻性的人和事,是编辑和记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刊发的115篇报道看,报道对象从市级河长,到镇级河长、村级河长,从河长到湖(库)长、塘长,面比较广,体现广泛性。我们根据不同的时期,刊发不同的主题报道。比如,夏天到了,我们重点关注河面蓝藻清理的主题;大雨过后,我们重点反映河道泄洪情况,等等。

精编稿件。我们专门制定了《当好河长》栏目采编手册,对稿件的采编做出详细的规划。在具体编辑中,加强与全媒体采集中心对接,和记者一起谋划稿件的采写角度。编辑稿件时,重点突出现场,见人见事见细节,力争使巡河故事有背景描述、矛盾冲突,让文章耐读。

精心呈现。一个好的栏目,一篇好的报道,必须要有好的呈现方式,才能扩大影响力。我们不断创新呈现方式,从开始打《当好河长》栏目,到后来配上二维码创新融合传播,从单一的文字到图片、视频,从纸媒到网媒,这些都丰富了融合传播内容,满足读者需要,增强栏目生命力。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