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从2008年起,北大学子每年来绍参加社会实践
绍兴,如何吸引北大学子留下来?
2018年08月31日 08:03:1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这几天,北大学子“老校长故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0名学生返回北京后,开始着手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

8月20日-25日,由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绍兴市蔡元培研究会主办,绍兴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绍兴市名人故居管理处承办的北大学子“老校长故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绍举行。北大学子围绕“寻访老校长故里”“了解绍兴文化”“体验风土人情”和“献策未来发展”四条主线开展深度调研实践,并为绍兴的发展建言献策。

那么,绍兴,该如何吸引北大学子留下来?

绍兴哪些文化特质

吸引着北大学子?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黄子高,这次是他第二次来绍兴。作为北京大学校团委社会实践部副部长,他对绍兴印象深刻。

“绍兴与北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北大的四位老校长,蔡元培、何燮侯、蒋梦麟、马寅初均为绍兴人。”黄子高说,今年北大学子“老校长故里行”的主题是“随光辉足迹,承老校长风骨”,从2008年起,北大学子每年到绍兴参加社会实践。“今年参加社会实践的10人,来自学校各个分院,有8人是第一次来绍兴。”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6级本科生周瑜岚说,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山水文化、大禹文化、古越文化、运河文化、书法文化、阳明文化、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名人文化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正是吸引北大学子前来开展社会实践的原因所在。

黄子高回忆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我们去了位于书圣故里笔飞弄的蔡元培故居,向蔡元培先生像敬献花篮,并参观了蔡元培先生早年的成长环境,感受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一生中,青年时代的经历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蕺山书院,绍兴文史研究专家任桂全与北大学子座谈交流,他从历史沿革、城市精神、人才情况、文化性格、与北大的渊源等多个角度为北大学子解读绍兴。同学们还先后参观了蔡元培少年时期读过书的古越藏书楼和与光复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通学堂。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副书记王一涵说,201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也是蔡元培诞辰150周年,值此契机,北大学子“老校长故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寻访老校长故里,进一步促进北大同学对蔡元培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理解,激发同学们对绍兴历史文化的景仰与热爱,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调研相结合,从而用个人所学献计绍兴未来发展。

王一涵介绍,2001年,北京大学贯彻蔡元培校长的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元培计划”,并于2007年设立“元培学院”。从2008年起,绍兴蔡元培故居便与北大元培学院合作探索当代大学生培养新路,每年指导并协助北大元培学院学生在绍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弘扬蔡元培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等方面效果显著。2014年,北京大学与绍兴蔡元培故居共同建立实践育人活动基地。“这些年,北大蔡元培研究会与绍兴市蔡元培研究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北大学子为

绍兴发展建言献策

绍兴市名人故居管理处主任曾绍晖陪着这些北大学子走访了一些地方,在他眼里,这些北大“学霸”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余,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课题调研、史料整理等工作,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绍兴,为绍兴的发展建言献策。

这10名学生有来自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也有来自北大法学系、历史系和社会学系等专业。

“这些学生很多是第一次来绍兴,对于绍兴的印象,还停留在鲁迅和黄酒上。”曾绍晖说,参加完社会实践后,他们进一步了解了绍兴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此次北大学子还参观考察了柯桥区的绍兴市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金柯桥科技城、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等。

“绍兴市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垃圾焚烧项目为主,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目前已经探索出一条值得推广的循环经济模式。我们都纷纷感叹科技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黄子高说,绍兴的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都吸引着北大学子,绍兴的人才引进政策也非常优厚,十分注重人才在事业起步期的各类需求。下一步如果能在人才引进方面更好地利用绍兴优秀的文教资源等,并在杭州湾大湾区建设中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一定能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建设美丽绍兴。

“绍兴历史底蕴浓厚,人文资源和人文景点丰富,很多人到绍兴第一站会去鲁迅故里,但接下来该去哪里?有些游客会摸不着头脑。”周瑜岚说,如果能将现有的各类旅游文化产品进行有机整合,并合理设计开发各条游线,将绍兴各个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将极大提高绍兴旅游业的竞争力。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后,我们会把总结推广到身边的同学那里,希望更多的同学前来绍兴社会实践、创业和工作。”黄子高说。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完善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政策、配套和平台,吸引更多北大学子来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作者:记者 童 波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