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秤普及的今天,木杆秤越来越少,更别说制作了。不过,在柯桥区安昌街道古镇综合市场门口,有一位69岁的老人,每天戴着老花眼镜,聚精会神地制作木杆秤。据了解,老人这个小摊,一摆就是20多年,风雨无阻。
制秤,民间又称“钉秤”。曾几何时,绍兴民间制作木杆秤的艺人不少。如今,这种手艺人越来越少。安昌古镇上的这位老工匠,名叫冯关寿。家住马山镇,上世纪90年代,他来到安昌街道租居,长期在综合市场门口设摊现场制秤、修秤,至今已有20多年。
冯关寿说,年轻时家境贫困,那时离家不远处有个制秤摊,他有空时常去看,久而久之,他“偷”到了制木杆秤的技艺。后来,他便以制秤为生,先后在齐贤下方桥、马鞍、安昌等地设摊,后来他觉得安昌这个地方生意好一些,就决定长期居住在安昌。
据介绍,旧时大户人家用的木杆秤,秤杆一般用红木材料制作,一般人家用的木杆秤大都用硬木料制作。木杆秤按秤杆长短及秤砣大小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大号杆秤一般可称重150公斤,最小的秤多用于中药房抓配中药。
冯关寿制作的是10~15公斤的中型秤,其制秤的材料由秤杆、秤锤(砣)、秤钩、秤钮四大件组成。秤杆以硬杂木为材料,还有铜皮、不锈钢丝等材料。“做木杆秤关键技术有四步,制作秤杆,反复打磨光滑,用钻头钻出密密麻麻的小孔,然后是秤杆的提纽要装平,秤砣要准,显示分量的星要清晰光亮。每颗星之间的距离要匀称,摆放得当,只有这样才能让称重准确无误。”冯关寿边做边说。
据了解,冯关寿制作一杆秤需要两小时左右,每杆秤价格四五十元左右。目前,他制作的木杆秤分两种,一种是带挂钩的,还有一种是带铝盘的,称重时直接把物体放在铝盘上。“现在电子秤普及,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少了,但还有一些小商贩和家庭需要。”冯关寿说。
不过,一旁开服装店的店主蒋女士说:“冯师傅人诚实,他制作的秤精细,计量标准,因此生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