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孔稚圭诗中的太平山在哪
2018年08月24日 09:26:2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太平山就是埃码尖?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大名鼎鼎的骈文家,山阴人,著有《北山移文》和《游太平山》等作品。

孔稚圭在老家时写过一首《游太平山》诗,此诗历来各种选本都是四句:“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不过,绍兴文理学院邹志方教授早在1992年就发表了《常见孔稚圭〈游太平山〉非全诗》一文,作者从《光绪上虞县志》中发现原诗共有20句:“访逸追幽踪,寻奇赴远辙。制笠度飞泉,援萝上危岖。万壑左右奔,千峰表里绝。曲栈临风听,歌潜倚云穴。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昔闻尚平心,今见幽人节。志入青松高,情投白云洁。泛酒乘月还,闲谈待霞灭。接赏聊淹留,方今桂枝发。”学界多有认同。

嘉泰《会稽志》载:“太平山,在(会稽)县东南七十八里,晋谢敷隐居太平山中十余年,以母老还南山若耶山中。太平山有三:一在会稽,一在余姚,一在上虞。上虞之太平山一名伞山。惟余姚之山最著。谢敷所隐属会稽或上虞未详,今系于此,从旧经也。”

问题来了,孔稚圭所游的太平山是哪一座?

嘉泰志虽说余姚之山最著,但明确指出谢敷所隐属“会稽或上虞”,所以余姚的可以排除。

上虞东南端的陈溪乡有太平山,因东汉时于吉在此炼丹,又名丹山,山上有棋盘岩,历来有仙人在此下棋的传说。而整首《游太平山》诗描述的都是此山的景色,未见提到任何人文踪迹或遗事传说,孔稚圭距于吉不到300年,如果他游的是上虞这座丹山,那理应有所涉及。

查绍兴城区(原会稽县治)东南78里,那一带并无太平山的名称,但由于嘉泰志中对太平山记载得很明确:会稽县东南七十八里,那么现在没有这个名称自然不能说当时没有,只不过是名称有了变化。

康熙《会稽县志》载:“太平山,在县东南七十八里,舜哥山东南。”下录孙绰的《太平山铭》,此铭写的也与后来的《游太平山》诗一样,都是山中景色,没有提及人文事例。康熙志中提到太平山在“舜哥山东南”。舜哥山,康熙志也有载:“在县东南四十里铜牛山西,一名笔架山,俗传大舜游憩于此,故名,山高可十里余,上有水田可稻,缁黄之流往往茨其上。”舜哥山,在今平水的金渔湾与王化的宋家店之间,处在城区的东南,里程与志中所记基本相符,1980年出版的《绍兴县地名志》上标的是“舜家山”,绍兴方言中,“哥”与“家”的发音完全相同。

按照会稽县的太平山在县东南七十八里;舜哥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太平山在舜哥山东南的方向里程,可以找到一座海拔672米的埃码尖。此山不仅是周围五十里内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也是原会稽县东南方向最高的山,可以说是一座地标性的山。然而无论宋代的嘉泰志、清代的康熙志,还是明代的万历《绍兴府志》,都没有埃码尖及与其谐音相似的名称。既然文献记载有一座太平山,既然现在地标性的埃码尖在文献中没有记载,那么有理由认定太平山就是埃码尖,埃码尖就是太平山。埃码尖没有诸如仙人下棋的传说,也没有于吉炼丹的遗迹故事,山中同样有飞泉危崖、溪涧林壑,林木茂盛,景色可以与《游太平山》和《太平山铭》相对应。


作者:胡文炜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