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古桥保护,亟待更多“创举”
2018年08月10日 09:15:3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检察官与古桥,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却因为绍兴的一个创举——以法律手段介入古桥保护,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万古名桥出越州”,对于绍兴来说,古桥,就像城市的眼睛,没有了它,绍兴会凡俗很多。

我记得去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绍兴拍摄的一组古桥照片放到网上后,很短的时间内阅读量就达到了几十万人次。我还记得去年“越马”期间,选手们踏过54座古桥的画面呈现在央视直播镜头中,成为整场比赛的经典。

当然,还有前几年万众接力拯救太平桥的轰轰烈烈,以及八字桥上被画黑心的“臭名远扬”——绍兴古桥的“美”与“危”,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中那些留着历史温度的老建筑、古桥古巷,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和毁损。这些毁损,有些是难以避免的,更多是因为疏漏和失职造成的。

对于绍兴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有价值的宝贝到处都是。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但“多”并不是浪费的理由。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通过对这些宝贝的保护和珍视,让它们各得其所,是当下亟待补上的一课。

很多古桥和老建筑,并非文保单位,却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虽然法律上不归文物局管,但老百姓往往只认文物局,这种“踏空”导致的毁坏不计其数。譬如浙东古运河古纤道皋埠至东关段,避风塘等等。

还有职责不清造成的“山阴不收,会稽不管”。陶堰镇有一座古桥,旁边堆满垃圾,老百姓曾跟当地政府联系,答复是只有文保部门提出具体措施,他们才能按章执行。

今天的挥霍,明天的后悔。就在我们东张西望的当口,一座座古桥正在呻吟,一段段历史正在消失。其他的城市却在如获至宝地积累。譬如乌镇西栅的“修旧如旧”,据说就有大量的青石板是从绍兴运走的。

应该讲,绍兴民间的保桥意识还是很强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个行列,为城市尽量留住历史的遗存鼓与呼。然而,跟法律和制度相比,民间力量毕竟是薄柔的,虽然能唤起舆论的关注,却缺乏刚性的约束力。

只有真正让责任部门负起责任来,聚全社会之力打造古桥保护体系,才能逐渐消灭古桥保护中的“留白”和“踏空”。而这次,越城区检察院通过深入走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以向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的方式提醒严管和保护,不能不说是对“踏空”领域的有力弥补。

当然,眼下“智慧城市”正惠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监管手段中,不防将智慧管理模式引入其中,以互联网智能化手段为古桥保护和管理插上翅膀,譬如发达国家的“一桥一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何瑛儿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