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庆氏、项羽、蔡邕、赵构都在这里留下了故事
遭遇困厄后,他们都选择了越地
2018年08月08日 11:14:4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据三国时谢承的《会稽先贤传》记载:“贺本庆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吴。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祸。王子庆忌挺身奔卫。妻子迸渡浙水,隐居会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泽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庆氏,名其田曰庆湖。今为镜湖,传讹也。汉安帝时,避帝本生讳,改贺氏,水亦号贺家湖。”北宋贺铸的《庆湖遗老集·自序》中也有相同文字。

庆忌是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僚的儿子,公元前514年吴国伐楚时出使郑国和卫国。就在出使的路途中,其父王僚被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派的刺客专诸所杀。庆忌闻讯后逃到卫国,卫国将庆忌安顿在艾城。阖闾(公子光)夺得王位后,获悉庆忌招兵买马准备报仇,于是派刺客要离去找庆忌,用苦肉计获得信任。就在庆忌带人马伐吴的途中,随行的要离将庆忌杀害。

庆忌的妻子和儿子为避祸,南渡浙江,逃到越地隐居起来。越人十分同情他们,给他们湖泊农田,解决他们的生计,那个湖也称为庆湖。到汉代因为避讳,其族庆氏改为“贺”,湖也改名贺家湖。

而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他的叔父项梁“避仇于吴中”。秦始皇南巡渡浙江时,叔侄二人前去观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项梁急忙阻止,不让他“妄言”。那么这“吴中”在哪里?清代的嘉庆《山阴县志》谓:“项里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俗传项羽避仇于此。下有项羽祠。”项里山在今柯桥区柯岩街道。“俗传”,意思是民间传说。

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项羽庙在县南十五里溪上,以亚夫范增配食,不知其始岁月,傍有聚落数十户,岁时奉祀”。陆游有多首诗写到项里溪、项羽庙。在距项里不太远的柯桥区漓渚镇塔石村,还有虞姬庙、虞姬井,因项羽名字的原因,当地人生女儿取名不带“翠”。至于“吴中”的“吴”,西汉高祖十二年会稽郡属吴国(见《绍兴县志》第94页),唐代李白还有“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的诗句。如果项羽他们是在浙江南岸去看秦始皇南巡的场面,那么这两人在项里隐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何况是因杀人而犯罪,应该逃到浙江以南才比较安全。所以越地作为项羽和其叔项梁的避难处不无根据。

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一生命运颠沛。据《后汉书》记载,汉灵帝以蔡邕“讥刺公卿,内及宠臣”,将其关押于洛阳牢狱。后有人为蔡说情,改为流放朔方。途中对方派人行刺、下毒,都是得到执行人的同情而幸免于难。后来蔡邕遇到大赦令南归。就在五原服刑满9个月后将还时,五原太守为他饯行,由于蔡邕在筵席上对太守反应冷淡,太守于是记恨,向上密告蔡“怨于囚放,谤讪朝廷”,被宦官“恶之”。

为了避祸,蔡邕“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先后度过了12年的亡命生涯。正是在这一次的避难路中,蔡经高迁亭(今柯桥)时发明了我国的一种重要乐器笛子。《太平寰宇记》引《会稽记》:“汉纪云:蔡邕避难宿于此亭,仰观椽竹,知有奇音,因取为笛,遂以为宝器。”蔡邕字伯喈,山阴一带民间流传蔡伯喈与赵五娘的传说,还有一句“蔡伯喈日续挨”(一天天挨着过日)的谚语。蔡邕来越地是不争的事实,至于传说中的蔡伯喈是不是蔡邕,不得而知,只是南宋陆游有这样一首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蔡中郎便是蔡邕。

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金兵南下,宋高宗赵构逃至杭州,10月,过钱江避到越州。在越州二个月后因战事吃紧,又退到明州。建炎四年(1130)4月,赵构自温州、台州返回到越州,以越州的州治为行宫,越州城遂成为南宋国都。赵构在越州时改元为绍兴,并将越州升为绍兴府。绍兴二年(1132)正月,赵构离开越地到临安。赵构在越地前后避居了将近二年。后来绍兴一带流传了诸多“小康王逃难”的民间故事。

与中原相比,越地钱塘江以南相对偏僻,南边、西边山区,没有威胁,东边有海阻拦,所以较为安全,在当时是比较理想的避难之处。


作者:通讯员 胡文炜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