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在越城区经营公司的祝先生带了几名客户,到一家常去的小饭店吃中饭。他本想喝杯那家饭店自泡的杨梅烧酒,可是饭店老板告诉说,他们暂时不会卖这种酒了。
记者在那家小饭店内看到,原来放置在收银台旁显眼处的一排大瓶杨梅酒,已被转移至饭店一个角落。饭店老板还特意写了字条提醒顾客:不用于销售,自制自饮。据告知,因为自泡酒需要规范经营,他们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已下架那些自泡的杨梅酒。
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消息证实,自上月起,我市正在进行餐饮业自泡酒的一项专项检查。此前,国内曝出多起因饮用自泡药酒导致人员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这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自泡酒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据该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检查中他们发现,饭店自泡酒现象十分常见。这些自泡酒绝大多数是果酒,浸泡的也多是杨梅、青梅、桑葚、猕猴桃等水果。也有个别浸泡其他的,像蛇、人参、鹿茸、肉苁蓉等。在这些品类种多的自泡酒中,果酒更受顾客喜欢,销售量也不小。
检查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专项检查,主要是检查饭店自泡酒所用的药材和酒有没有问题,自泡酒有没有标识标签。从目前检查的初步情况看,一些饭店对药材缺乏足够认知,不清楚药材是否是“食药两用”,认为“泡下去就行”,而大多饭店自泡酒也没有制作张贴有品名、时间、原料等内容的标识标签。不过,目前全市尚未发现用有毒药材浸酒销售的情况,也没有发现用工业酒精作料的现象。
据了解,因事关顾客健康,不少饭店感觉责任重大,积极配合检查。检查人员表示,只要标识标签说明齐全,使用的酒没有问题,添加的药材属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的,他们并不严禁饭店销售自泡酒。他们今后将会重点检查,加强宣传,并开展相关培训,以杜绝饭店销售“问题自泡酒”。
据我市一位中医师介绍,不少市民有饮用浸泡酒的习惯,一些果酒和药酒的确有保健养生的功效。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尤其是喝药酒要小心为上,因为药酒也是中药,应该经中医诊断指导后再服用。像有些人觉得药酒配方里的人参是好东西,人人都能吃,但其实湿热体质的人就不适合吃,吃了可能头晕。这位医生特别提出,人们千万不要在药酒中随意添加配料,有的药材含有一定毒性,会对身体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