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 蔡家和
阳明学是一种普世的伦理学,各行各业都能从阳明学中找到“指导思想”。比如当官要致良知,守住政治伦理,医生要守住自己的医疗伦理,老师要守住自己的学术伦理等。
阳明学的兴起不从陆九渊而来,也不从孟子而来,而是早年以朱子为圣学,做格物穷理工夫,而后翻转朱子学,体会格物致知不能离于吾人之心。王阳明认为朱子学析心与理为二,认为朱子学之所以支离,是因为朱子的工夫为二,诚明两进,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朱子的体用观为二,已发未发,形上形下,理与气,而阳明都一一缝补之,以“致良知”为一切学问之根柢。阳明的思想有其发展的渐进过程,经历了所谓的“学后三变”,即知行合一、静坐、致良知。阳明学之兴起,是针对朱子学而起,故将阳明与朱子作比较,才真正显出阳明学之精神。
市场经济发展,世界多元化发展,难免会产生功利主义。有时候急功近利,势必会牺牲其他层面的东西,这个时候就需要阳明精神来指导我们去除一些杂念,回归本心,认识到天下万物为一体,进而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