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五水共治 治出生态绍兴 >> 治水进行时
四年接力不松劲 一城清水还复来
越城治水人的骄傲:勇夺大禹鼎
2018年06月07日 16:14:5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滨河社区环山河。

有力的臂膀、坚毅的表情、迎风飞扬的斗篷……越城区治水办办公室里,一尊大禹鼎默默伫立着。作为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的象征,它标示出越城区“五水共治”工作的高度,也是千千万万越城治水者的精神写照。

“历尽艰辛,圆梦‘大禹鼎’;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是获知越城区今年首获“大禹鼎”之后,区治水办一位工作人员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话。越城区的治水人纷纷感叹:我们终夺“大禹鼎”!

一张蓝图,四年接力。伴随越城区域内960条河道逝去的是1000多个为水而战的日日夜夜,非同寻常的历史跨越也正发生在由浊到清的江湖河水里。江河岸边,千千万万个治水故事感人至深;沟渠水塘,清洁小微水体的续篇仍在书写;越城大地,绿色发展正在为现代化强区建设注入源源不竭的新动能。

一句啃硬骨头的铮铮誓言

越城区,是绍兴古城之所在。越城区治水,其实就是守护绍兴水城,守护古城风貌。

在古城8.3平方公里内,内河纵横交错,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环绕,古城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千年古邑”。古城内河共有17条河道,其中16条明河、1条暗河,总长度19.55千米,河水最后汇集到迎恩门后流出古城。

同样的数字,放在过去是一个水乡的荣光,在治水工作面前,它却化成了一项项具体而艰巨的工作。

相对于其他区、县(市),越城区人口密度大、文保单位多、建筑规模大等因素是治水最大的挑战。“古城范围内有许多建筑年代较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及时配套,尤其是沿河老旧房屋生活污水直排,曾给水乡带来严峻的挑战。”越城区治水办常务副主任严锦翔说。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开始在治理上面下功夫。但由于老城改造牵涉面广、施工难度大,这项工程一度被搁置下来。去年年初,绍兴古城内河河长、越城区区长金晓明提出,为重塑水乡新风貌,一定要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铮铮誓言,响彻越城;背水一战,不留退路。这,既是对地方发展现状的考虑,又是对越城区党委政府决心的考量。

为推进古城内河治水,越城区构建起了“市统筹、区主体、部门协同”大会战的作战格局,成立了绍兴古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会战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越城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市级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常务副总指挥,并抽调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精干力量,集中办公。“过去,区级干部要协调市里面的问题,那是需要有‘尚方宝剑’的。”指挥部副总指挥、越城区副区长裘建勇深有感触地说,但这一次,为提升古城生态环境品质,行政体制全打通、全覆盖。

随之,八个专项行动先后打响,剑指截污纳管、违法建筑、六小行业、专业市场、沿河环境等影响古城水环境的八大方面。

由于古城内的工业企业已全部外迁,截污纳管的重点对象,就是“六小行业”和无处不在的商铺、高度密集的居民生活小区,其涉及面之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越城区组织动员了大批力量,对古城内的截污纳管情况进行了系统性、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小区2045幢43320户、平房区6264户、“六小行业”1242家、商贸单位2459家。在此基础上,共排定75个截污纳管改造项目,和解放路、胜利路、府横街、上大路、新建南路5条市政道路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到去年年底,总投资3.2亿元,排定的截污纳管改造项目和管网铺设工程均全部完工,污水管网累计铺设70余公里。

此外,越城区在古城内共设立26个古城内河水质监测点位,加强水质监测分析;委托专业单位对下大路河和西小河等重点河道及墨池、那摩江池塘等4个小微水体开展生态化治理,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提升引水活水工程能级,加大曹娥江和内河引水流量规模,内河3个泵站实施24小时翻水,完成东郭泵站扩容、西郭水厂引水等工程,进一步提升古城内河的生态配水和修复水平。

与此同时,越城区发布了“禁洗令”,明确二环线以内河道及梅山江、鉴湖游线水域禁止洗涤、洗车等,并通过执法监管、文明劝导推进沿河陋习整治,累计处罚沿河洗涤行为679起,劝导19000余起。并在23个重点河埠头安装智能取证系统,累计拍照取证6600余次。这表明绍兴古城第一次向“千年陋习”动了真格。

经过整治,昔日被曝光污染严重的迎恩门劣V类水断面于去年8月成功销号,古城内河八字桥等2个市控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已达III类水标准。

治水决心,已经化为行动。

河道清淤。

一次城市能级的提升

如果把治水比喻成五个手指,各有分工、和而不同,捏起来就是一个拳头,其中“治污水”是大拇指。治污是一场关乎每个群众的行动,除了常见的工业污染,更多的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生活污染,绕不开各种进退得失。

得失意味着什么?去年全区农药减量技术应用面积12.8万亩,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144吨,水产养殖稻鱼共生轮作减排1600亩,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却全面提升,做到了治水增收两不误。在养殖场星级评定时,位于越城区的绍兴市董家竹山鸡养殖有限公司还成为2017年市级美丽生态牧场,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对古城范围内1200余家小餐饮、小旅馆等“六小行业”商户实行统一销号管理,以污水零直排为目标,促使商户规范经营。如今,走进沿街的每一家小餐饮店,污水排放许可证都与经营许可证一起被放在醒目位置。

进退意味着什么?按照“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现代产业发展目标,越城区对偷排漏排、屡查屡犯的环境污染企业,一律整治、关停、处罚。去年共关闭退出印染企业4家,关停整治化工企业13家,整治“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264家,整治工业园区(小区)140个,产业转型升级,积蓄更强大后劲。

得失进退中,是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型、产业层次的提档升级、绿色空间的挖潜扩容。

可喜的变化,在越城发生。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生产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项目最终落户越城;“喜临门”等传统产业企业,借助创意设计,正在向高端领域进军;以“振德医疗”“明峰医疗”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医疗设备制造业,已成为业内领先者。一些企业更是从治水中觅得商机,“奇彩环保”攻克废水处理世界难题,以环保产业先行者的姿态,登上了行业高峰。

治水,在一天天改变着越城,一个个治水工程的“景观化”,更在美丽着越城、提升着越城。

迪荡湖,原本只是绍兴平原防洪排涝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越城区将“治水工程”与“城市景观”融二为一,在防洪排涝主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一个生态型城市休闲公园,让迪荡湖成了真正的“绍兴西湖”。

“治的是水,但根本上是要顺应期待,构建与居民、游客新需求相适应的产业格局和文明风貌。”越城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如今,一条条碧水清流,一座座江南古桥,一只只乌篷船,伴一声“老绍兴,醉江南”,着实迷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各地游客。

治水兴城,已经融入生活。

生态治水。

一场全民参与的攻坚战

“社区的河道变清了,八字桥的名气才会更大!治水不易,护水更难,河长工作一天也不能松懈。”蕺山街道八字桥社区主任、稽山河河长茹燕萍说,治水找河长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河长制”带来了“河长治”。“不少群众发现问题就通过我们社区治水微信群反映,老百姓都非常积极,大家自觉自愿参与治水。”

像这样的河长,越城区共有1205个。去年,越城区推进“河长制”管理延伸至小微水体,全区960条河道、465个小微水体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

河长制带动了全民治水热潮,如果说,一开始越城区治水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发展到今天,已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攻坚战。它的深度、广度、表现形式,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想。

执法网、督查网、共建网、志愿网、宣传网、监督网,这六张精心构筑的工作网,是越城区动员全民治水、全民护水,提升治水成效的成功之举。

且看越城区一个个别出心裁的活动,如“保护河道,告别陋习”专项行动,农村党员“认领‘五水共治’责任岗、争做‘治水先锋’”活动、“农村最美河埠头”评选、《河道保护村规民约》制定等等,一个接一个的创举,将更广大的市民都动员起来了。

企业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些企业还推出了与“五水共治”相关工种的免费技能培训和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等为主题的“五水共治”技术创新成果评选。

志愿者也来了。市民自发组成河道保护义务监督员队伍,各类民间河道保护志愿者队伍也在持续成长壮大,由越城区妇联牵头的“巾帼护水志愿服务队”目前已在全区所有村、社区铺开。

越城区全域治水的震撼感、全面治水的沸腾感、全力治水的冲击感,一浪接着一浪。而热情往往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越城人的治水智慧,让人惊奇。

给沿河居民发放积分绿色账户,宣传“劝导可积分、无不文明行为可积分、兑换可获益”的理念,鼓励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爱水护水行动——北海街道西小路社区河长诸妙茵推出的这项做法,在当地河长制工作中收到了明显成效。

诸妙茵介绍,以前她负责的河段沿岸居民在河边洗涤、抛垃圾、洒废水的情况较多,对河道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现在只要一个月内达到一定积分,就可以兑换图书、纸巾等物品。”诸妙茵介绍说,“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沿河居民在河边洗衣服等生活方式有了改变,河道环境得到了改善。”

据了解,西小路社区按照全区“分级负责、分干包片、一河一长、一河一策”的河长制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居民树立“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将“全民参与”的理念融合到河道管理中,推进河长制管理各项工作。

“治水集合了全民的热情和智慧,全区上下一条心,这正是越城区能夺得大禹鼎的最根本的原因。”越城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民意趋同,民智汇聚,民力相拥,河长治河才不会孤单,才能越行越远。

治水之举,已经深入人心。

夺鼎之后看明朝

千年古城,因水而灵动;现代水城,因夺鼎而增色。

“治水是一个不断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的动态过程。前阶段工作做好了,不意味着就能一劳永逸、万事大吉,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还会不断冒出来,一些难啃的‘硬骨头’还要继续啃下去。”严锦翔说,今后的任务更艰巨、使命更伟大。

具体来说,今年,越城区将完成2个工业园区、8个城镇生活小区和2个建制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试点,1条省级美丽河湖、2条市级美丽河湖、10条以上区级美丽河湖创建;全面巩固剿灭劣Ⅴ类水成果,2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将全部达到或优于年度考核目标要求,25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2%以上;推进河(湖)长制标准化建设,河长履职电子化考核全年达到优秀等级。

无论夺鼎与否,越城治水铁军的劲头从未松懈过。作为越城区副区长的钟建荣,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东鉴湖区级湖长,“作为区级湖长,我的职责主要分三块:一是抓巡查,我平时每个月两次,雷打不动地到东鉴湖开展巡查,主要看水质情况以及周边是否有影响水质的污染源。二是抓督查,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镇、村两级湖长工作履职的情况。三是抓整治,协调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整治,确保水质的稳定。”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尽管越城区内大江大河的水质明显改观,但一些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环境仍待改善。小微水体量大面广,流动性差,如何长效管理成了一个难题。这也成为今年越城区治水的又一个重点。

鉴湖街道在对62条河道70多个小微水体实行河长制管理的基础上,又对52座水库山塘全面实现“湖长制”管理。“鉴湖街道位于鉴湖水系的上游,水库、山塘的分布在越城区范围内相对比较集中。”街道治水办主任邱兴木表示,此次通过“湖长制”全覆盖,街道范围内所有水库、山塘都有了“主人”。目前,全街道52座水库山塘共落实区级湖长12人,街道级湖长24人,村级湖长7人,配备日常管理巡查人员32人。“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成了鉴湖街道的常态。

治水至攻坚处,各地夺鼎的较量更落脚于细微处。

“行百里者半九十”,夺得“大禹鼎”,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良好开端,是新一年治水工作起跑的“发令枪”。越城治水,数风流人物,还看明朝!


作者:见习记者 徐晶锦 摄影 记者 何雯 通讯员 王阳阳 鲁慧川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