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拥抱大湾区 发展大绍兴 >> 图片
拥抱大湾区 构建大平台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事
2018年06月03日 09:32:3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5月18日,杭州湾新材料技术创新联盟在上虞区正式成立,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单位的30多位化工领域的专家将助力上虞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升级。

此前,一个由政府牵头,行业龙头、投资机构和科研院校等多方为主体加盟的杭州湾新材料产业联盟已成立。

随着我省大湾区战略的推进,地处杭州湾南翼"桥头堡"的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起广泛关注。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自强看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将坚持提档升级为总抓手,努力打造成为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相适应、产业环境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创新型生态型智慧型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争取综合考核排名位列全国开发区第一方阵。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吴自强

去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大湾区建设规划。今年年初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为浙江打开了新的“筑梦空间”。

如今,我们正在紧紧围绕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的总体定位,按照“绿色安全、循环高效”和“五年再造一个千亿级产业基地”的目标要求,加快提档升级步伐。

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行动计划,不仅为我们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而且为我们加快对外开放打开了新空间,还将加速提升我们的城市能级。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杭州湾南翼的“桥头堡”,是绍兴全面、深度融入大湾区的主战场、主平台,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参与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牢牢把握产业集群、绿色安全、产城融合发展主线,全面推进“拉长、做高、调优、循环、融合”工作路径,拉高标杆、补齐短板、争先进位,必将全面提升经济贡献、产业质量、环境品质和管理水平,奋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平台双转型、双提升。

接下去,我们将着力做好六篇文章,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一是持续推进集群发展,加快打造产业结构新体系。紧紧围绕新材料、现代医药两大产业,着力拉长产业链前后端,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抓好项目垂直招商、重大项目落地、关键要素保障、龙头企业扶持等工作。

二是不断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积极通过建引共举,加快构建“4221”创新支撑体系。加快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推动模式创新等。

三是不断强化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强国际和区域开放合作。积极引入北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和先进理念与技术,打造中丹产业园。依托龙盛、闰土等染料行业巨头的研究院,打造创新研发合作平台。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打造国际校企合作平台。

四是全面强化绿色安全,加快构筑生态发展新优势。围绕“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要求,强化思想认识,深化整治改造,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努力将安全环保制约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五是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呈现产业承载新格局。紧扣“大湾区、大花园”发展理念,坚持以产为基、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开放度高,产、城、人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

六是全面深化党建引领,加快推动服务效能新提升,扎实推进“党建全域提升年”,强化思想引领、品质引领,努力打造优质干事创业队伍,全面护航开发区转型提升。

强链补链

构建2+2产业体系

今年初,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曝出一条新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浙江自立控股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进军先进陶瓷领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自立控股“联姻”,折射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科研机构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抓住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省级试点契机,通过延伸产业链、培育创新链、强化服务链、完善资本链,打响提档升级这场硬仗。”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四链”环环相扣,彻底出清已摸排出的“低小散”产能,迈向产业集群发展。

延伸产业链。去年12月20日,总投资2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等多只好项目正式签约。5年内,这里将崛起一个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上虞工业新引擎。

去年以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明确依托现有化工产业,率先集群新材料、现代医药,兼顾汽车及其零部件、高端装备的“2+2”产业发展思路。

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横空出世,借助的正是上虞有着40多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产业精细化工产业,这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原材料支撑。像脱胎于化工行业的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成功研发光引发剂,以它为核心原料制成的新型涂料专供芯片等高端产业,产品供不应求。

接下去,杭州湾上虞开发区专门设置门槛,明确项目准入标准,大力培育引进高分子改性应用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高端新材料产业,以成品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加快打造新材料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聚焦动力电池,积极发挥海创大动力锂电池等项目龙头带动效应,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集聚,加快形成锂电池、成品药制造等闭环式产业链项目。

培育创新链。4月26日,杭州湾上虞开发区大学生实训基地正式建立,北京化工大学等全国11所高校成为首批合作高校。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学校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联合,形成高校、企业的创业创新联盟,全面构建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人才培育模式和系统化、专业化、零距离的人才输送体系。

今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深化与国科控股战略合作,加快创新研究院、产业孵化平台、产业发展基金等创新体系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创新中心;加快运营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打造成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绿色化工工艺创新及安全测试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大学生创业基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创业机构,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推动理工大学科艺学院产教融合、学科转型,加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链。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新材料、现代医药的产业化需求和化工企业转型提升的要求,大力培育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装备,引进研究、制造一体化的装备项目,引进和建设一批药品注册申报、第三方检测、技术转让、金融服务、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形成“核心+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完善资本链。最近,总规模50亿元的博美医药产业基金和10亿元的新和成新材料产业基金等相继设立。为新材料、医药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提供足够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等领域发展。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基金+项目”的培育模式,目前正谋划筹建总规模5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优质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创新成长型、隐形冠军和“三名”企业,大力推进“凤凰行动”,开展国内外并购,做强做大行业龙头,培育一批上市挂牌企业。

规划引领

产业承载功能提级

在空间版图上看,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马平川。北部杭州湾,惊涛拍岸。而这一浪潮,将卷起开发区产城融合千堆雪。

“莫让梯子架错墙!”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主要在发展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环境、生活生态功能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空间布局。按照集群化、国际化、时尚化、便捷化、生态化的要求,突出“大融合、小集聚”的布局模式,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两翼”产城创新融合格局,以长海公路为中轴,以康阳大道沿线一带为核心,集聚科研院校、产业展示、项目孵化等创新要素,打造助推产城协同发展的创新核,形成以新材料、现代医药为重点的高端制造区块,以及花田小镇为重点的服务发展区块。

发展环境。驱车进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宽敞整洁的公路,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公园式的园区进入眼帘。由于近年来坚持先整先治、绿色发展的理念,杭州湾上虞开发区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接下去,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调优化工产业发展要素,挖掘企业内生空间,由“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在建成区适当布局检测、评估类的生产性服务项目,完善创新服务功能;加快实施门户提升工程,打造城市入口广场,展示地域特色;加快推进建成区大改造、东一区大提升、东二区大完善,规划实施路面、绿化等提升工程,打造精品路线;优化沿路标牌、道路标识,有条件地开展管廊规划建设;推进厂容厂貌改造提升,努力打造国际化、时尚化的花园式开发区。积极研究推进未开发用地利用,功能布局向生态湿地、作物耕种、水源涵养等转变。

生态功能。推进“学、游、闲、住”一体化的业态布局与建设。打造新型生活空间,推进街区式小区建设,实施“商品住宅+长租公寓”组团式发展,实现组团内部相对封闭,道路体系、商业街区、居住模式相对开放,吸引科技型、研发型青年、专家入住。完善居住功能配套,加快制造业区块职工居住区建设,形成商住一体、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加快服务业区块小学、幼儿园、加油站、停车场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花田小镇、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完善“两横两纵”主干道路,加快实施新东线、环湖大道、环湖东路等一批道路建设。

国际合作。加快中丹国际产业园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丹产业园运营机制,研究和制定中丹产业园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项目落户。继续深化和丹居公司的合作,强化与北欧四国的政府机构、医疗组织的合作,加速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集成装配、国际贸易、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集聚生态示范基地。

绿色安全

生态环境提质

目前,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和闰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染料研发生产基地改造进入倒计时。作为全球染料行业“双雄”,去年10月,浙江龙盛、闰土股份与上虞区政府签下协议,今年底前退出道墟街道,搬入杭州湾上虞开发区。

截至昨天,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26个停产并转企业已有14个完成并转任务,18个停产对标整改企业已有11个完成整治任务,53家边生产边整改企业将在6月30日基本完成对标提升改造。

“按照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要求,上虞制订并实施化工业“57+6”条改造提升标准和相关处置原则、政策,紧盯停产并转、停产整改和边生产边整改三类企业严肃落实对标整改,打响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攻坚战。“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全国危化品重点监管区摘帽标准,实现安全环保和生产效益双提升。”

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最近开展一系列的并购。“我们已并购开发区内因破产、安全环保不达标等原因而退出市场的6家医药企业,对并购的企业,我们基本进行推倒重建,总投资超过10亿元。”公司总经理孟仲建告诉记者,开发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给“国邦”带来扩张机遇期。

如何打造园区智慧监管?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加快“4+2”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建立一体化智慧中心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实现人工监管向智能监管转变,进一步降低区域安全风险,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化工行业智慧监管示范开发区。

打造资源利用高效循环体系是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提质的“重头戏”,一场推动生产模式由“资源-产品-废物”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转变的大幕徐徐拉开。届时,企业生产过程副产物利用,延伸副产物产业链,特别是生产过程母液、助剂、溶剂等循环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废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废水再生循环利用,实现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间共生中循环、区域间配套大循环。

去年夏天,64位国家化学品安全专家,来到杭州湾上虞开发区,兵分14路,对118家危化品企业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巡查。这是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产业迎来历史上首次高规格、全覆盖、最苛刻的“安全风险评估”。这批专家全是国内顶尖专家,不少是来自央企、国企的总工程师,再细小的问题,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大到反应工艺,小到一只安全阀,每家企业收到一份长长的整改单。

为了打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典范和本质安全最高水平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深化实施“蔚蓝园区”建设,持续推进“科学治气”,加快推进烟囱无烟化改造,基本实现厂外无异味,建成“无烟开发区”。加强河道巡查和水质监测,严格落实“河长制”责任,严防剿劣水体反弹,异味评价体系高效运作。

同时,通过深化“绿色安全是开发区和企业生命线”的理念,大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打造一批安全生产示范企业,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倒逼力度,深化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级约谈制度,项目限批、停批制度,企业“黑名单”制度,风险报告制度,提升企业安全意识。

近3年经济指标数据

统筹:张小东

撰文:范文忠

照片: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霄提供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