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绍兴要闻
【拥抱大湾区 发展大绍兴】打好引才战,我们靠什么?
——绍兴打造人才高地、建设大湾区系列述评之三
2018年05月11日 08:06:4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在西安,大学生落户可以在线上完成;去南京面试,每人能拿到1000元补贴;在珠海落户的人才,还可以直接获赠50%住房产权;外国人来杭州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

当每座城市都吆喝着“城美、钱多、速来”时,反观绍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究竟打出什么样的引才牌,才能出奇制胜?

梳理多年来招才引智的实践,我们发现,大招猛招固然奏效,但真正要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下,根本还在于人才创业安居和区域发展的共赢。围绕共赢,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打产业牌,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当下的绍兴,正在经历一场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大育强,这场围绕“两业经”的蜕变,正让绍兴成为一个吸附大量人才的磁场。

前不久的北京招才专列中,绍兴多家化工企业“打包”签下了北京一家高校的多名学生。据了解,该学校与闰土集团有多年合作基础,一直关注绍兴化工产业的转型提升,觉得绍兴这块产业跟传统意义上的化工企业大不一样,发展前景广阔。

“人才挑单位,一看产业基础,二看发展前景,绍兴的现代纺织、建筑装备等都是绍兴引进人才清单中的热门。”市人社局一位人士表示。

列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或“海内外英才计划”序列的“双创”人才,历来是各大城市争抢的焦点。但在上个月的引才专项活动中,绍兴一举签约引进15名博士后,10多名“国千”专家与我市企业达成解决技术难题合作意向,特别是今年3月面向全球发布的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评审公告,截至目前,已接到海内外的310余名高层次人才申报。高端人才为何对绍兴情有独钟?得益于绍兴正在建设的科创大走廊、诸暨科技城、嵊州科创中心、新昌南岩科技城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力争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0家以上,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00家等等,这些都成为高端人才充满想象空间的梧桐树。

绍兴引才的另一张金名片是民营企业。在2017年出炉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绍兴共有20家企业入围,比在全国位居第五(浙江位居第一)的河北省还要多。

民企的引才力度也远远超出想象。今年初,海亮集团500万元年薪面向全球招聘青年人才,影响力波及全国。海亮成为迄今为止绍兴开出招聘年薪最高的民营企业。同样,在今年初绍兴面向全球发布的102家重点企业人才招募令中,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年薪50万元以上的岗位占了九成以上。

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品牌优势、待遇优势,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如中国建筑装配业的领头羊宝业集团,多年来“沉淀”了数十名“国千”“省千”人才,去年一场行业大会后,国内大型央企下手在他们企业挖人,但最后无功而返。“为什么不去?”一位在300万元年薪面前不为所动的副总说,因为这里干事更有成就感。

参加招才引智“春季专列”的企业数量变化也能折射出需求之旺:第一场北京专列只有110家,而到后来几场,企业都达到220多家。多家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引才渠道,但这种整体包装、打响品牌、抱团推介的方式,实现了招才引智成果的最大化,体现了活动的专业度和有效性。

卧龙集团也十分感谢政府对人才资源进行平台化招引。接下去希望政府不但是搭台,更能提高宣传的效率,让更多人才来找平台,同时还能牵头提供一些海外高校的资源,给予更多资源上的支持。

城市拔节,吸引人才“用脚投票”

引进一个年薪300万元的人才,需要多少“猎头费”?喜临门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周旗江告诉我们:60万元。但即使他们愿意支付这个成本,在绍兴还是找不到合适的“猎头”,目前他们对接的“猎头”公司都在广州、杭州或宁波。

除了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缺位,绍兴企业在招才引智中遇到的痛点还有:高层次人才较少,很多企业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形同虚设。技工招聘特别难,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少。人才的流动性特别大,引得进未必留得住。

这些引才痛点的背后,其实是城市能级的痛点:城市规模、城市配套、基础设施……

在不久的将来,从绍兴到杭州和宁波分别只要20分钟。

上接第1版 随着杭宁高速建成,柯桥打通13条连接萧山的通道,绍兴与杭州、宁波三地“一小时交通圈”已初步形成。而对绍兴引才来说,这是一个利好。

去年底,吴建作为海外英才计划人才签约滨海工业区的一家企业。他说,原来在上海工作时,单位到家开车要两个半小时。“现在我即使在绍兴工作,每天都往返上海,在路上的时间也差不多,但生活质量却比原来在上海时要高出许多。”

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原来因为交通闭塞鲜为人知,而当它连接外界的交通打通后,整个区域的增值潜力不可限量。说的就是绍兴。

招才引智“春季专列”结束后,万丰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张惠成说,在人才市场中,城市的影响力很重要。过去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新昌在哪里,这次政府重点宣传绍兴,最后受益的还是企业。

而对“985”高校毕业生余惠来说,更吸引她的,是绍兴独特的人文环境优势。她说自己是通过鲁迅作品对绍兴有最初认知的,大学期间因为旅游又来了几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像盆景一样的精致”,因而选择了留下。

无独有偶,嵊州市人社局办公室的一位小伙子,老家在义乌,因为喜欢越剧而选择到嵊州就业。

采访中我们发现,一座城市的吃住行对人才来说很重要,绍兴的名城效应和文化软实力,确实能吸引求职者的“第一眼”。但要真正促使他们“以脚投票”,仅有“文化名城”四个字还不够,需要关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相比于上海、杭州、宁波而言,绍兴的短板是城市能级不高。虽然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大都市的购物环境、时尚体验、教育医疗,目前都是绍兴的痛点。但随着大湾区战略的推进,杭甬加快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杭州到绍兴的地铁开通以后,大城市的溢出效应给绍兴补上这块短板提供了机遇。

政策推动,让人才最大程度享受红利

从诸暨海亮举起500万年薪引才大旗,到万丰和万安双双开出200万年薪,再到90多家企业集体推出百万年薪岗位……作为先发地区的绍兴,一直舍得在人才上花钱。

虽然“重赏之下有勇夫”,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人才争夺战,人才选择岗位的理性指数和综合考量也在不断加大,除了高薪以外,更要考虑住房、户口、配套服务等方面诸多细节。

眼下,绍兴人才政策经过几轮升级,着眼于全市域、大市区融合发展和绍兴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突出问题导向、瞄准先发城市,聚焦重点突破,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人才政策链。

“目前来看,我们的政策几乎涵盖了人才引进、培育、扶持、激励、保障、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全省同类城市中走在前列。”据市委人才办介绍,绍兴眼下的政策优势集中体现在创业资助、薪酬补助、房票、租房补贴等方面,对本科生来说,可先落户再就业,几乎没有户籍门槛。绍兴人才房票政策比杭州宁波更有吸引力,对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住房问题。

同时,绍兴在完善“店小二”式人才服务机制上也有突破,全面推行服务人才专项例会制度,高标准建设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推动“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区、县(市)全覆盖,积极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服务体系。

然而,在为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绍兴还是有许多短板要补齐。

部分引进人才反映,人才公寓的地点能否选择在各方面配套设施都较为完善的地点?人才的落地服务和后续服务能不能跟上?人才在落地后碰到的如交通事故处理、基础人才的子女教育衔接、家属落户等问题,能不能设立专门窗口一揽子解决?在绍兴与杭州、上海间能否开通人才巴士?能否统一建立全市性的公共政策大平台?等等。

在政策完善和人才服务方面,各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武汉成立了专门的人才局,西安实行“在校大学生在线落户”等,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超前性。前段时间,朋友圈在疯转一个笑话:有人去西安走亲戚,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答:“不是,我是来走亲戚的。”警察:“带回派出所,符合亲友投靠落户条件。”笑话的背后,其实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服务。

绍兴是否也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尝试?在吸引年轻人、多样性人才和高端人才落户方面,“用非同寻常的手段,达到非同寻常的效果”。

还有企业提出,能否统一建立全市性的公共政策大平台,避免区域失衡?能否推出人才项目的退出机制,宽容失败?能否针对小企业引不进也养不起人才的状况,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这些都值得思考。

引才,既是对自我发展的一次梳理,也是一个城市品牌的提升过程。引才对一方区域而言,不是一时的权宜之举,而事关一个区域发展的长远规划。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对企业如此,对城市也如此。


作者:何瑛儿 张锡涛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