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头条新闻
【拥抱大湾区 发展大绍兴】站在新的发展方位上
——绍兴打造人才新高地、建设大湾区系列述评之一
2018年05月04日 08:27:0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新年伊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江南水城绍兴也迅速加入战团,“招才引智春季专列”先后驶向北京、杭州、西安、武汉、昆明五大城市,紧接着,上虞、柯桥等地也相继出台史上力度最大引才新政……..

“专列”引才硕果累累,短短一个月已有6700人达成意向。绍兴显然并不满足。按照计划,8月份又将开出7趟引才“专列”,将全国分为东、南、西、北、中和西南、东北七大片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兼顾周边学校集中的城市,上演一场规模更大的引才战。

“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今天的绍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高地的核心支撑

此次绍兴“招才引智春季专列”出发前,共有242家企业上报5300余个人才岗位,集中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记者注意到,其中纺织、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的比重高达43%。这是绍兴纵深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成果之一。

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亟须发挥人才的引擎作用。市委党校教授杨宏翔说:“传统产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是绍兴的优势产业,但未来的传统产业一定是技术创新的绿色产业。”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绍兴目前传统产业的比重高达70%。由此可以推测,在其转型提升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将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前不久,滨海新城总投资55亿元的电咖汽车绍兴基地项目和越城区总投资58.8亿元的中芯电子项目先后签约。经过数年的推进,绍兴以现代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落地项目不断增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对人才更“渴”。基于本土培养及人才集聚的短板,大多数新兴产业的科技人才甚至技术工人更多依赖于引进。如日前绍兴面向全球发布的2033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需求中,90%以上来自高科技重点龙头企业,博士生需求占一半以上。

念好“两业经”需要人才的支撑。但对于今天的绍兴而言,对人才的渴求是全方位的。日前,发生在上虞区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地一个叫“农小二”的农创团队,在一次中国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中,被著名作家蒋子龙盛赞“中国再多几千、几万个这样的组织,农村就有希望了”。

不光是乡村振兴,绍兴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同样需要人才。绍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立了不少文创园区,规划打造文创大走廊,但也面临瓶颈和制约,究其原因,年轻化、有创意,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创意人才奇缺。

绍兴引才如此急迫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企业家,对于引进一个人才后,其带来的项目、资金、其他人才以及示范效应,正在重新认识。如滨海新城的歌礼药业、普施康生物科技,均是由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创办的高科技公司,前者填补了国内丙肝药的空白,后者的微流控免费诊疗系统及产业化刚刚完成第三轮2000万元融资。

“相比于资金、设备、产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正更强烈地呈现在绍兴的产业发展中。绍兴历来缺乏自然资源的禀赋,也缺乏新兴产业集聚区或者国际知名大企业产生的对人才的磁场效应,必须加大力度引进人才,朝着改革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人才强市的目标追赶,给高质量发展集聚能量。”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大湾区战略的崭新机遇

就在上个月,被称作“超级高速”的杭绍甬高速已进入前期建设阶段,时速120公里。未来,绍兴到杭州只需半个小时。

去年,省党代会提出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濒临杭州湾的绍兴而言,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推进,必然会带来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的集聚。绍兴的发展将在城市分工和产业布局上受益匪浅。同时,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是,位于杭州、宁波之间的绍兴,在城市能级、产业层次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如何实现“左右逢源”,摆脱“大树底下不长草”的魔咒,考量着发展的智慧。

拥抱大湾区,其中一个重要的平台就是打造人才高地。

今年绍兴规模、力度空前的招才引智行动,既是加快融入大湾区的一种积极响应,也是检阅绍兴对人才的吸引力、梳理自身发展短板、改进薄弱环节的一个尝试。“集聚‘大’人才,要有大平台。平台有了,项目就来了。项目有了,人就来了。”有关人士说。

拥抱大湾区实现大作为,产业是核心。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最近几年的招才引智实践,产业集群是基石,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提升产业,高端项目才能吸引高端人才。”

譬如宝业集团,近年来共引进日本、德国、乌克兰等国的专家30余名,带来了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国际顶尖项目,一跃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标杆企业,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国内行业前三企业瞄准目标到宝业挖人。

除了招才引智的实际行动,打造与大湾区战略相匹配的人才高地更是重中之重。抓住历史性机遇打造人才高地,广东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粤港澳区域联盟成立后,在人才合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珠海横琴致力打造体制机制最创新、人才智力最密集、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国际人才岛”,从3年前仅拥有一位“千人计划”专家,到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超过1万人,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9人。

除了打造大湾区引才平台,我们更要建设人才培育基地。义乌即将开建大学城,届时将吸引一批国内知名学府落子义乌。对绍兴而言,现有高等院校提档升级的同时,也要继续引进国内国际的知名学府建立分校分院,享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使区域发展人才储备培育模式做到既输血又造血。

“引进和培育人才双轮驱动,两者不可偏废。”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爽说。

大城市版图的重要支撑

城市的人口,决定着城市的能级。

前不久,西安户籍新政再推重磅举措:全面开放35岁以下企业法人、股东和企业员工落户西安。

这已是西安第五次降低人才落户门槛。今年以来,西安吸引人才落户政策呈现“两低一少”特点,即学历起点低、年龄限制低、附加条件少。不到三个月,落户西安人数已突破30万。

无独有偶,早在2015年、2016年,武汉市人口净迁移率分别为负0.178%和负0.029%。穷则变,变则通。2017年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后,当年人口净迁移率也一举“扭亏为盈”,达到了19.78%。

1月19日,南京发布《南京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南京面临的挑战首先就是“人口结构压力增加”与“人力资本面临短缺”。

今年以来,许多城市纷纷加入人才争夺大战,既争夺高学历人才,又争夺年轻的普通劳动者,其共同的指向是:大城市的人口支撑。

数据显示,2017年末,绍兴常住人口为510万,同比增加2.2万人。绍兴常住人口占全省的8.86%,常住人口总量低于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和金华,其中比金华少55.4万人。另一个需要关注的事实是,绍兴市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至2017年末,绍兴60岁以上人口达106.9万,老龄化率达23.93%,比全省21.77%的平均水平高2个多百分点。

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另一方面是大城市版图的扩张。人才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口之争。

市人社局局长黄奇凡曾多次考察过余杭的梦想小镇。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里几乎看不到中年以上人群,在写字楼、咖啡馆、书店等场所进进出出的,几乎都是拎着手提电脑的创业青年。“一座城市人口的年轻化程度,决定了城市的活力指数,也决定了城市产业的创新程度。”他说。

“城市人口少,年轻人流入更少,也导致了城市能级的低下,反过来又削弱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要加速人口集聚,西安等城市的做法值得效仿,即降低引才门槛,吸引大量本科以下的人才集聚。同时更要以人为本、强化“用户感受”,拿出更多的诚意来增加人才的获得感。

上虞前不久推出人才子女可以在主城区任意学校落户就读新政,短短一个多月就吸引了上千名人才。而本科生在上虞求职期间可以领取住房补助的做法,更是解决了大量年轻人口求职与落户的后顾之忧。

集聚人口,更需要敞开渠道,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各类人才都能在绍兴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各行各业的人生活在一起。教育水平不同的劳动力之间具有互补性。所以,城市不但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大量普通劳动者。既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如名师、名医、名教练等。既需要年轻新锐的创新类人才,也需要支撑产业升级的“绍兴工匠”,还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人才。


作者:何瑛儿 张锡涛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