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昌·求泽慧 作
(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
兔,有家兔和野兔之别。
近代的有闲阶层,常以家兔、狗、猫作膝下玩物。但在古代,则独宠兔。苏东坡曾有“寒窗暖足来扑朔”的名句。扑朔指代兔。
兔子系哺乳纲兔科的草食动物,也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家畜,给人的印象是灵活,善跳跃,敏锐性和繁殖力均强。
雄兔时常后腿扑地,欲走不前,故称之为“扑朔”;母兔常常双目微闭,故称之为“迷离”。汉乐府《木兰诗》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形象地道出了兔的这种特性。
兔的四肢前短后长,行动十分敏捷,奔跑起来,疾若脱弦之箭,常令鹰犬望尘莫及。所以人们以追赶不上对方,让对方逃了,为“兔脱”。当然,可怜的野兔有时也因跑得过快,收腿不住,一头撞在树上,脑浆迸裂,或因跑得过急,骤一停下,当即七窍喷血,颓然委地。

上虞·孙柏钱 作
(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
有关兔的民间传说和典故也不少。
流传最广的是居住在广寒宫里的那只皎洁的玉兔,玉兔伴随着砍树不止的吴刚和寂寞的嫦娥仙子,不停地忙着捣药。这则传说在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陆游《梅诗》云:“月兔捣霜供换骨,湘娥鼓瑟为招魂”。月中有兔,自然出于先民的传说,但月中何来的兔,后人找了许多理由来圆满其说。有的认为嫦娥喜爱白兔,奔月时便带了它去。
兔的用途也十分广泛,毛用、皮用、肉用和皮肉兼用,有时还被人用于实验和玩赏。
野兔的毛皮十分暖和,用以制成的裘,古代俗称“火龙衣”,非常名贵。
说起野兔毛,笔者很快联想到毛笔。鲁迅上千万言的煌煌著译,几乎全用毛笔写就,且又几乎用绍兴卜鹤汀笔庄生产的“金不换”毛笔。此笔的笔头以野兔毛、黄鼬尾和芙蓉花皮等为原料,黄鼬尾细软耐损,又富有弹性,尤以冬季的黄鼬尾为佳;芙蓉花皮含蓄水分,野兔毛底绒少,虽不适宜纺织,但有较强的附着力,全是到江苏句容和安徽淮河流域一带采购的。其实,毛笔种类较多,除“羊毫”外,用兔毛制作的“兔毫”也是其中一种。
任何事物都能用二分法分析,关于兔子的语言文字亦是褒贬不一。
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逃避灾祸,人们既可说它狡猾,又能称道它聪明之举;兔子勿吃窝边草,不损害邻舍的利益;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原喻希冀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兔子与老鼠一样,是胆子小的代名词;兔子尾巴长不了:喻人或事的气数已尽,为时不多;兔死狐悲:喻因同类死亡而感到悲戚,多用于贬义。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杭州·王 震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