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第34届兰亭书法节 >> 新闻
64枚印章,64位篆刻家。一印一句,呈现别样之美
《兰亭序》,“写”在64枚印章上
2018年04月18日 10:06:1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好友相约兰亭,曲水流觞,把酒作诗,王羲之编撰成集,著《兰亭序》。《兰亭序》流传千年,早已成千古绝唱。

近日,有中外篆刻名家把《兰亭序》刻在64枚印章之上,一印一句,意象生动,编集成《兰亭序印谱》,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兰亭序》之美。

作为今年第34届兰亭书法节活动之一,同时也为了纪念兰亭书会成立35周年,该次展览经兰亭书会筹备近一年,于4月17日在绍兴博物馆开展。

 一印一句 姿态万千

4月13日,记者前往绍兴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一号展厅忙着布展。此次篆刻展共有64枚印章展出,皆出自不同名家之手,以印蜕和印章配套的形式呈现。

从进门左首开始,印章按照诗文的顺序依次排布,从前至后,依次为“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句有长短,字有疏密,一印一句,姿态万千。

玻璃橱窗之内,放大的印蜕为参观者欣赏篆刻的内容提供了方便。从印蜕中可以感受到秦印的古朴厚重,众家流派印绚丽多彩。方台之上,一枚枚外形精致的方印,大小不一,以青田石、寿山石为主要篆刻石材,质地细腻,堪称艺术精品。

本次印谱制作的印蜕原件由兰亭书会会员娄庆云完成。这些印蜕,都是其在上班之余做的,前后历时半个月左右。印蜕讲究水分和墨的控制,为了让名家的艺术创作能够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一个印蜕,娄庆云都不遗余力。

这次活动,由兰亭书会筹办,与以往以书画展的形式来开展纪念活动不同。篆刻展在绍兴并不常见,能够同时召集海内外众名家,篆刻《兰亭序》,既是创新,也意义深远。

“如何将兰亭书会与兰亭、书圣王羲之及《兰亭序》紧密结合,进一步彰显书会的‘兰亭’特色,把书会塑造成为一张绍兴的城市文化名片,是2015年末我们在讨论做好兰亭书会成立3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时关注的一个重点。”兰亭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倪七一说,“而篆刻《兰亭序》这一想法在书会提出时,便得到了书会同仁的积极响应。”

“其实早在1982年,刚成立不久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在沙孟海先生的主导下就出版过一本《兰亭序印集》,在当时的书法篆刻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这次《兰亭序印谱》,集中外名家之力,更为难得。筹办这次活动,期待能够进一步弘扬兰亭文化,同时,也能引领大众走进篆刻的艺术世界,领略篆刻之美。”倪七一说。

印章有朱文白文之分,字距有疏密之别,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篆刻印章已从实用性向艺术审美的方向发展。在字法上,举凡甲骨、钟鼎、石鼓、墓志、碑刻、泉币、诏版、砖瓦、古陶、权量、汉简等文字,皆可经过一番通变印化,随形就势,营造出全新的艺术效果。从章法而言,大胆吸收了书画技法,大小参差,强化了疏密对比。

现在绍兴博物馆展出的64枚珍贵印章,集众家之长,用刀石写诗,极富艺术张力。以这样一种方式致敬前人,传承了《兰亭序》书法之精妙,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纪念方式。一方印章,把篆刻艺术与书法熔于一炉,呈现篆刻独特的魅力。

承袭遗风 再兴雅集

文人兴雅集,遥想当年兰亭修禊,曲水流觞,诗兴盎然。在那样的情景之下,流传千古的《兰亭序》诞生,为绍兴悠久璀璨的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如今64位篆刻名家同刻《兰亭序》,也是一次难得的雅集盛会。而最先响应这次雅集的,便是旅日著名篆刻家邹涛。据了解,《兰亭序印谱》首枚印章便出自他之手。2016年4月,邹涛来绍兴参加第32届兰亭书法节活动。倪七一与绍兴本地篆刻名家陈巍前去拜访,欲求一枚印章,邹涛当即答应,立马设计印稿,现场刻制了“永和九年”一章,为活动拉开了序幕。

作品的征集,也得到了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主席晋欧的支持,其向日本篆刻家(西泠印社名誉社员)征集了一批作品,自己也篆刻了一枚。

如今参与创作《兰亭序印谱》的64位篆刻家中,有35位是西泠印社的社员或名誉社员,有兰亭书会参与者10位。从地域来看,遍及浙江、山东、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江西、海南等地,还有日本作者3位、韩国作者2位,具有较广泛的区域代表性。

晋欧先生虽旅居日本,但对国内这样的盛会非常关心。对于这次展览的举办,其连连称贺。4月15日,当记者联系他时,他已准备回国,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兰亭书法节盛会。

绍兴作为一座书法名城,拥有王羲之《兰亭序》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杰作,已成为国内外众多书法名家的朝圣之地。

篆刻与书法紧密不可分割,历史上,篆刻名家也多为书画大家。诸如齐白石、吴昌硕、钱君匋等大家,无不兼采众长,书、画、印艺术造诣高超。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篆刻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

《兰亭序》,万人临摹,泼墨挥毫,文脉源远流长。宋人刻《兰亭序》于石碑之上,斧凿之功,金石相生,经风雨磨摧,仍能被后人看到。小小的一枚印章,方寸大小,但文字一旦刻写,便是永久。从古至今,印章还作为信物,意义非凡。

现中外篆刻名家把《兰亭序》刻在了64枚印章之上,既是《兰亭序》书法神韵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能成为珍贵的留存。

千年传承 金石相生

“婉转绵密,繁则减除,简则添续,终而复始,死而复生,首尾贯串,无斧凿痕,如元气周流一身者,章法也。圆融洁净,无懒散,无局促,经纬各中其则,如众体咸根一心者,字法也。清朗雅正,无垂头,无锁腰,如耳目口鼻,各司一职者,点画法也。”明代周应愿在《印说》中这般写道。这一段话,讲到了篆刻的几个重点,章法的完成原则、字法的书写原则、字的点画塑造方法。

篆刻艺术,流传千年,既有古玺印的神秘斑驳,秦汉印的浑穆奇伟,也有明清流派印的绚丽多姿。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是一种用很少的字,精炼地表达作者灵感、理念、情趣的艺术。当刀尖轻巧地在青田石、寿山石上镌刻的时候,浑厚、古朴、清丽、优雅的文字便如潜龙出水、蚕蛹化蝶一般浮现而出。

关于印章的篆刻,陈巍讲:“一枚印章的创作,首先是印稿的设计,这是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主要解决章法问题,包含结字、文字线条的长短、穿插、挪让、虚实等方面。我十分重视章法的经营,常易数稿,反复推敲,择优而刻,因为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篆刻这门技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记者在采访娄庆云时,其讲到学习篆刻已经有十多年了,读大学的时候,便爱上了这门艺术。他在拓印之余,也在欣赏各位名家的手笔。对于造型各异、融有匠心的这64枚印章,他坦言,每一方印章,无论是文字编排还是篆刻,都是辛劳力作。

绍兴曾诞生不少篆刻名家。近代就有赵之谦、寿石工、吴朴堂、陈半丁等等。陈巍谈及这次展览时说:“通过这样的形式,让篆刻艺术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篆刻、欣赏篆刻,感受篆刻的艺术美。篆刻爱好者不仅要去传承这门艺术,也要去研究、挖掘这些印学财富。”

相关展览

钱君匋先生书画印精品值得一看

今年是兰亭书会成立的主要倡议人钱君匋先生逝世20周年,为纪念钱君匋先生,和本次《兰亭序印谱》一同展出的,还有向日本藏家征集的钱君匋先生的书画印精品,其中字画作品30件,印章作品10件。

钱君匋先生,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钱先生在日本办展览时,有不少日本友人订购了先生的作品;日本友人到上海拜访先生,求购作品的人不在少数;还有日本的一些画商,也是不断地向钱先生订购书画作品在日本销售——所以钱先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留存在日本。这一次办展,和日本众多收藏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钱君匋先生与绍兴渊源颇深,特别是他在1981年4月参与全国首次大型书法雅集“辛酉兰亭书会”时,第一个提出了成立“兰亭书会”的倡议,倡议书由其及参与活动的田桓、沙孟海、陆俨少、费新我等28位艺术名家签名支持。兰亭书会于当年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成立。


作者:见习记者 於泽锋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