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本网评论
争议雷海为是不是人才,折射了什么思维?
2018年04月13日 09:20:1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雷海为没有一技之长,所以他不具备人才的标准,‘抢’去也没什么用!”周二本报《雷海为这个人才,全国人民抢不抢》一文见报后,引发了各界的热烈讨论。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人在“雷海为是不是人才”上费口舌,认为他没有一技之长,能适用的地方太少!

也许,这就是当前人才思维的痛点所在:太实用主义,太短视,没有从更宽广的视野定性人才的价值。

什么叫人才?度娘说:“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既没有强调学历也没有强调什么专业背景。

为什么后来“人才”会被演绎成学历或成果的化身,我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过去一个时期,人口是中国的红利,人才也处于相对过剩状态,供过于求导致“有得挑”。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功利性需求下的引导结果,唯学历,唯成果,忽视了真正内在的才能。

再回到雷海为身上。我们先就事论事讲才干。有人说,他只会背诗,写诗才是创造。我以为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没有看过“中国诗词大会”,那种险象环生、绝处逢生,如果没有对诗词的掌握消化、领悟贯通,是绝对不能过五关斩六将的。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我们绍兴老乡陆游就写过九千多首,乾隆则写过四万多首,对古诗词没有深厚涵养的人,面对诗歌接龙、画里猜诗这些高难度环节,不可能信手拈来。再讲专业,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里就有一项古诗词研究,能够在诗词大会上过五关斩六将的,都是如假包换的古诗词研究者。而雷海为不折不扣的“活读书”,活学活用,有着可反击质疑他没有“一技之长”者的“技”和“长”。

有一个读者说得好:如果雷海为都称不上人才,那么目前被公认的人才中,九成以上都是不合格的。如果一定要讲人才的标准,中国诗词大会就是很严格的古诗词考场啊。

所以,不是抢不抢的问题,而是怎么用的问题。从时代性来讲,引进人才,并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而是引进来以后,通过提供服务、提供平台,让人才像一颗种子一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我们要考虑的是,把这个人引进来后用到什么地方合适?作家麦家在杭州安居乐业,由政府提供房子,也没有要求他创作杭州题材的鸿篇巨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存在就是一种文化,是大文化对城市的大涵养。在这个参考体系下,我觉得雷海为放到哪里都合适。

也有人说,谁都可以读诗背诗,中国诗词大会报名进入门槛不高。但是走到雷海为这一步的人,支撑他的肯定不只是一颗诗心,而是无与伦比的专注和钻研。我一直认为,当下社会最缺的倒不是能力,而是专注。一个专注的人,本身就是放在哪里皆可用的人才。所以,所有争论雷海为是不是人才的口水,都吐得毫无价值。


作者:何瑛儿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