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本网评论
“精准扶贫”要多一些“外围驱动”
2018年02月24日 08:28:27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海拔600多米的嵊州市下王镇高彦岭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以前村民出山办事得凌晨4点起床到五六公里外的清溪村坐早班车,如今公路打通,公交开通,不少村民还买了车子,跑起了运输,花木和樱桃售卖更方便了,高彦岭从此走上了致富路。(2月11日《绍兴晚报》)

春节前后,有关部门与社会慈善公益组织访贫问苦,送物送钱,为那些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送上温暖与关心,这是非常正能量的事。然而,年年慰问年年困难,所有的爱心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并不能釜底抽薪,贫困依然困扰着不少群众。

造成贫困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因病致贫使家庭陷入困顿;二是因条件限制找不到更好的经济来源。前者可以通过社会及组织爱心传递筹款治病使帮扶更有针对性,后者则需要创造条件多一些“外围驱动”。嵊州高彦岭村通过公路的修建与公交的开通,打通了经济血脉,增添了山乡活力,青山绿水从此有了更多卖点,也让当地村民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如果定位不准,瓶颈不通,即便投入再多的精力去扶贫,恐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好“引渠工程”,引来一方活水,这才是“精准扶贫”授人以渔的关键。

地域差距、信息闭塞、硬件局限、基础薄弱是造成群发性贫困的因素,如果无法引入扶贫新思维破解这些障碍,只能是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不解困。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大凉山腹地走访贫困户时说:一定要驱走愚昧落后贫穷这些“鬼”。相比于送钱送物,习总书记则为大凉山村民支招致富路。驱除贫穷之“鬼”,必须要有驱贫之策,因地制宜,打破瓶颈,盘活资源,扬长避短,抱团发展,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两条腿走路,通过“互联网+”的驱贫思路,从根本上改变当地人等、要、靠的心态。

上虞岭南的东澄村,位于覆卮山腹地,原本因为极度贫穷,是个出了名的光棍村,如今依托好山好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千年梯田、冰川石浪、古朴村落、浪漫花海成了东澄村的响亮名片,民宿经济更是红红火火,不久前该村还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成为全国百强“最美村镇”。从贫困到富饶,一念之变,成功之因皆在于因地制宜的精准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已不新鲜,但对于扶贫工作而言,依然很实用。所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扶贫机制应该是公益慈善与授渔之策齐头并进,一方面发动公众之力用爱心浇灌贫困之家,另一方面要有专业的团队来把脉问诊,诊断致贫的原因,通过更科学更对症的“外围驱动”来引发贫困村的经济活力,激发贫困家庭的致富能力,从而实现脱贫。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