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丁名楠的八个大书架 齐陈骏的“敦煌的秘密”
18年来,绍兴图书馆共收到乡贤捐赠的万余册书籍,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2018年01月30日 10:23:0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丁名楠

齐陈骏(左)

丁名楠捐赠的书。

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馆有个乡贤捐赠区,20余个书架静静地陈列一隅。书架内收藏有陶冶公、丁名楠、陈鹤琴、柯灵、夏丏尊、陈桥驿、齐陈骏等绍兴乡贤及其后裔捐赠的家藏图书、著作、日记、手稿、画集等,其中不乏古籍典藏、重要地方文献。

2000年以来,绍兴图书馆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书籍数万册。在这些乡贤捐赠的书籍中,数量最多的当数绍兴籍知名历史学家丁名楠的书籍,满满当当八个大书架,共计4211册中外古籍、重要历史文献。还有敦煌学研究专家齐陈骏的有关民国文献、西北地区地方史料、敦煌学文献以及个人著述、手稿、照片等共计3853种,4579册。这些乡贤用书籍回报家乡,助力绍兴发展。

丁名楠和书一起“叶落归根”

丁名楠(1917-1999),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民国时期浙江省主席陈仪的外甥,当年,丁名楠受中共地下党派遣,冒着生命危险身入虎穴,通过陈仪的关系做汤恩伯的策反工作。

解放后,丁名楠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这位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者,书是他毕生的最大财富,最后选择把书籍捐给家乡。

“父亲对钱财、名利看得很淡。”丁名楠的儿子丁元说。他依稀记得小时候,只要发了工资,父亲就会到北京东安市场里逛中国书店收购旧书,淘书是父亲最大的爱好。

同是绍兴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曾与丁名楠是同事。他回忆说:“当时在丁先生的带领下一起编写《帝国主义侵华史》,丁先生一再强调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写作,要抱着敬畏历史的态度来工作。稿子一般要经过三四次斟酌才能定稿,丁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至今影响着每位学生及后辈。”

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一个心愿,希望自己和书籍一起“回”绍兴。1999年,丁名楠去世,埋葬在绍兴大禹陵旁的公墓里。2000年,丁名楠的儿子丁元将父亲留下的4000多册家藏书籍捐赠给绍兴图书馆,其中不仅有文史哲类书籍,还有许多外文书。

将“敦煌的秘密”赠与家乡

齐陈骏生于1936年,祖籍上虞道墟,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始人、敦煌学研究所前所长、《敦煌学辑刊》主编。

去年夏天,兰州大学教授齐陈泽代表父亲齐陈骏将收藏的古籍、民国文献、西北地区地方史料、敦煌学文献以及个人著述、手稿、照片等共计3853种,4579册捐赠给绍兴图书馆。由于捐赠的物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绍兴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前往兰州大学,将书籍打包后运回绍兴。

敦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齐陈骏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主要从事敦煌遗书的研究。敦煌遗书以写本为主,内容90%以上是佛经。因此敦煌写经是敦煌遗书的最主要部分。敦煌遗书中有很多涉及唐代的经济、政治、边疆、少数民族等,在齐陈骏眼里,敦煌遗书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它们本身就是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一个领域的专家,一辈子积累最多的就是文献书籍。今年82岁的齐陈骏认为,绍兴是“敦煌学”的学术重镇,最早研究“敦煌学”的大学者罗振玉就是上虞人。他希望,把自己收藏的有关敦煌的历史文献赠与家乡,让家乡人可以更多接触到那些神秘的敦煌文化,未来涌现更多的敦煌学专家。

“这批文献资料包含方志、敦煌研究文献、手稿、工作笔记、论文资料等等,无论专业性还是完整性,都是图书馆业务采访所不能企及的,对后来者研究敦煌学、西北地方史探求治学途径提供了方法。”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夏飞凤说。


作者:见习记者 周梦琪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