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新闻有品人有格
——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
2018年01月11日 12:35:37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今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在纪念蔡元培的“大年之年”, 结合自己职业,搜检蔡先生博大思想宝库中的新闻元素,听听“学界泰斗”的新闻观,以示缅怀。

在蔡元培研究中,新闻思想是尚待深入的领域。蔡元培创办或主持过《开先报》《苏报》《警钟日报》《旅欧杂志》等十多种报刊,曾考察欧美发达国家新闻发展模式,主掌北京大学时多有创举,开设新闻学课程,组建新闻学研究会并任会长,创办专业刊物《新闻周刊》,对我国近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有独特贡献。

蔡元培的新闻思想,基于丰富实践和主持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经验总结,相关论述虽显零散,但核心观点十分鲜明——“新闻自有品格”。

1918年10月14日,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会上,蔡元培发表演说,痛批当时报刊被卑猥、低俗的广告、小说、诗文污染的现象,指出是“自毁其品格”、“贻害于社会”,鲜明提出“新闻自有品格”,希望报刊和编辑记者“纠正之”。可以说,蔡元培关于媒体功能、新闻品质、记者人格和新闻规律的一系列认识,都是“新闻自有品格”观点的发轫和完善。

蔡元培认为,媒体有格,有其规范和标准,新闻报刊须担社会责任,“以言论转移思想”,“上以督促政府,下以指导社会”。关于新闻功能的这些观点,与蔡元培对新闻性质的认识关联。1918年8月,他为徐宝璜所著《新闻学大意》写序,继承梁启超、章太炎史家办报思想,提出“史家新闻”观点——“余惟新闻者,史之流裔耳”,“新闻之与史,又有异点”,但两者内在一致,不掩恶、不虚美,须担起记录史实、评论史实的使命。

基于此,蔡元培指出报刊“是极有关系于国家社会前途的”,也有党派性、阶级性——“社会有若干之阶级,而报之阶级随之矣”。阶级和集团的机关报刊作用,对内是“联络感情、交换意见之机关”,起到“组织”作用;对外可使本组织的“志愿及方针”及时传达,获取社会舆论支持。蔡元培对新闻功能又进一步阐发,认为能够“以言论转移思想,抉摘弊习,有摧陷廓清之功”,“盖新闻事业之天职,上以督促政府,下以指导社会”,传播新知、辅助教育、改良社会、整合人心、保障民权等,都是新闻报刊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报有报格,文有文格。如何遵守为文之格、提升新闻品质?蔡元培1919年1月为《国民》杂志所作序言中提出,好的报刊和报道“其要有三”——“正确”、“纯洁”、“博大”。所谓正确,就是报道须客观实在,不带入个人情感因素,“必持以冷静之头脑,必灼见于事实之不诬而始下判断”,否则,“及事实大明,而狂热顿熄,言论家之信用荡然矣”。所谓纯洁,是指内容格调要高,有利于培养国民健康情感和高尚情操,不能“一部分为痛哭流涕长太息之治安策,而一部分则杂以侧艳之诗文,恋爱之小说”,“慎勿以无聊之词章充篇幅”。所谓博大,意指视野和胸怀要宽广,体现人文关怀,处理好“小群”与“大群”关系,“必以不与大群之利害相抵触者为标准”,“所谓国民者,亦同时为全世界人类之一分子”,“勿提倡极端利己的国家主义”,新闻报道所提倡的应是大多数人利益,也要顾及超乎民族至上的全人类利益。

正确、纯洁、博大,三者之间不可分割,是对报刊内容品质的要求。蔡元培还认为报刊应是内容与形式结合“完善”的统一体。他以制造旗帜来比喻办报刊,制旗需要好的布料(内容),也要靠得体的剪裁与配制、渲染(形式),报刊“内容无价值,犹旗质之不坚也。内容善矣,而文笔晦涩,编次凌杂,不能使读者知其真意义之所在,犹制旗之不合法,不适于表示也。内容与形式均善矣……则杂志始为完善”。报刊内容与形式“均善”,方可达到良好传播引导作用,这揭示了报刊版面语言的美学意义。

人格意识是新闻生产的主导因素。著名新闻人范长江认为“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如何做一个好的新闻人,蔡元培认为应具备这些素质:一是“道德心”。新闻工作者尤要“砥砺德行”,有“促进进步的思想与养成非自利的道德心”。须有进步思想,跟上时代潮流,有独立见解,不党不私,不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自毁其品格”。二是“有恒”。蔡元培寄语《国民》杂志社,“最所希望者,曰有恒”,“永永保此朝气,进行不殆”,具有职业情怀,切不可“渐渐弛其责无旁贷之决心”。三是“求新”。新闻工作者要日有所进,不断用材料来充实办报刊内容,“必要用功理学方面研究”,“每期必要有新材料,才可以引起读者的兴味”,“不能不求进步,决不可自满,必要一期一期往新思想里求去”。四是知识广博。“编辑本非易事,非议论新颖、材料丰富不可”,而“新闻之内容,几与各种科学无不相关”,许多报道“固非专家不能下笔”。应有广博知识和丰富文化修养,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以此推动报刊质量提高。

新闻有学?新闻无学?这是一度争论不休的话题。蔡元培认为新闻“有学”也“有术”,学习新闻理论与从实践中学习同样重要,主张用新闻理论指导办报实践。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会上,蔡元培提出“凡事皆有术而后有学”,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新闻学是经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事业,“新闻为经验之事业,非从事于新闻之人,以其经验发为学理”,其成效不会“十分完满”;但如果“全恃经验”、“苟不济之以学理”,则进步也“有限”。蔡元培还希望中国新闻学研究有自己的理论特点,认为“我国新闻界之经验,亦与外国有特别不同之点”,吸收西方经验时要结合中国实际,“今根据往日所得之学理,而证以近今所见之事实,参稽互证”。蔡元培在北大专门开设新闻学课程,创建新闻学研究会,“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蔡元培注重新闻规律研究,用以指导实践,对新闻宣传方法也多有阐述。一是有读者意识。心中要有读者,报刊内容须与读者互动、形成共鸣,“静俟读者之批判”,根据读者需要,推出改革报纸内容和版面的办法。1904年4月29日,他创办的《警钟日报》刊登《本刊大改良》启事,宣布增加《本埠紧要新闻》《公堂案》等栏目,“以副本埠读者诸君之希望”。这种编读互动机制,增强了报章杂志吸引力。二是“纯重事实”,并“提要钩元”。事实是新闻的灵魂,所登之新闻“第一要确实”,但并非完全把事实放在读者面前,记者要善于“提要钩元,即示标准意义”——将繁琐事实简化为文字概述,并揭示立场、观点。三是以道理“渍人心”。报刊的力量善于讲道理,“平实恳挚”常常较极端偏激更“渍人心”,“为力更大”。蔡元培主持《警钟日报》时,“每晚总须撰写两篇论文,一篇文言,一篇白话”。四是有针对性,“因病投药”。应遵循心理学、社会学规律,富有针对性,善于抓热点问题,反映读者最关心问题,“因病而投药,随风会播”。

蔡元培关于媒体之格、为文之格、记者之格、新闻之格(规律)的观点,是其教育救国理想、民主革命思想的投射,也有时代和阶级局限,但诸多观点至今仍闪耀光芒,弥足珍贵。

哲人已逝,思想永存。当前,传播格局巨变,媒体生态改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媒体变革,勿忘价值坚守,新闻有品人有格。重温、继承蔡元培的新闻思想,对于在全媒体时代更好坚守媒体责任,提升新闻品质,淬炼记者人格,遵循传播规律,优化舆论生态,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滨新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