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区域新闻 >> 嵊州市
讴歌新时代 赞美新生活
10多位嵊州农民托起一诗社
2017年11月03日 08:27:5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农民激情朗诵诗歌,是否更具穿透力。

10月28日,嵊州剡西诗社举行一年一度的“金秋诗会”,来自嵊州市内外60多位诗人汇聚嵊州长乐,吟诗交流,尽情讴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65岁的嵊州长乐开元村农民诗人孔运生,手握话筒,用“嵊州普通话”高声说:“我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歌颂党的十九大召开》,振兴中华议事频,谋求幸福为人民,严明党纪河山愿,国防雄争科技春。”立刻,台下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一位诗友抑止不住内心的喜悦,走上台前去,“我要唱一首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台下的诗友们也齐声合唱。接着,又有三位农民诗人上台,用自己的诗篇讴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有人说,这个时代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但是,嵊州长乐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诗社,却走过了16年。社员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10来岁,除了核心社员是“忙时把锄,闲时赋诗”的农民,诗社也吸引了企业家、医生、教师、公务员加入其中,除了嵊州本地人,也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诗歌爱好者。

“‘山藏高,诗藏魂。’一家农民办的诗社,能吸引四面八方的诗歌爱好者,真是了不起。”这是已故文学家雁翼和刘金对剡西诗社的评价。雁翼曾任《星星》诗刊主编,刘金曾是《文学报》总编辑。

今年73岁的徐忠耀,是剡西诗社创始人之一。“2001年,嵊州长乐整理出版了一部《长乐镇钱氏历代诗歌选集》。受其触动,我便与几位同样喜好作诗的农民朋友商议,仿效古人,结社吟咏。”2001年10月28日,剡西诗社成立,徐忠耀担任首任社长,10多名社员全部是长乐当地的农民。

高中文化的徐忠耀,诗歌创作始于参军期间。1965年,他的处女作《夜谈》发表在舟山的报刊上。从此,诗歌就像一个忠实的朋友一直陪伴着他,即便是在退伍后成了农民也是如此。邢小杨与徐忠耀同岁,55岁那年,他买了一本《诗词格律简捷入门》,开始研究格律诗的写法,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学习研读李白、杜甫这些大家的诗,坚持了5年,在60岁那年才拿起笔尝试写诗。

为了方便社员交流,剡西诗社创社伊始,就出版内部刊物《剡西诗刊》,一年两期,每期都会开辟配合党和政府重大活动的专栏。“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诗刊开辟栏目‘党在我心中’。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诗刊准备在下一期开辟专栏‘我的十九大’。”诗社第二任社长邱建民说。

中国作协会员、绍兴市作协副主席东方浩一直关注剡西诗社的成长和发展。他说:“一家农民诗社能够走过16年,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我觉得这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生活条件改善了,他们发自内心地要讴歌美好生活,而诗歌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载体。”

嵊州长乐镇宣传委员董建国说,剡西诗社的农民诗人常年坚持创作正能量的作品,用诗歌讴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有助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正成为长乐文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作者:记者 陈正军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