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区域新闻 >> 诸暨市
“中国诗歌小镇”落户枫桥
传承千年古镇的诗情
2017年10月18日 10:35:44
来源:诸暨日报

古镇枫桥,因“枫桥经验”而闻名遐迩。但同时,这也是一个诗意流淌的地方,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吟诗作画的宝地。最近,千年古镇的这一脉诗情有了更长远的传承——随着“中国诗歌小镇”授牌仪式暨大学生中国故事写作营开营仪式在枫桥的举行,标志着枫桥又增添了一张文化“金名片”。

枫桥与诗有情有缘

追溯枫桥的诗情,从历史上著名的“枫桥三贤”(又称“诸暨三贤”)王冕、陈洪绶、杨维桢,到近现代著名的诗歌评论家骆寒超,都有可圈可点的辉煌成就。

“枫桥三贤”书画名冠天下,在诗歌方面也各有所长。王冕《墨梅图》中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成为千古名句;陈洪绶的《归枫桥》,一句“他乡也是不安心,归卧枫桥歇”,勾起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杨维桢在元代更有诗坛领袖之称,他在天台县做县尹时,往返诸暨全堂与天台之间,用诗文串起了一条“枫嵊古道”。此外,像陆游、辛弃疾、徐渭等中国历史上的诗歌大家,都曾在枫桥留下瑰丽诗篇。

近代,从枫桥走出去的骆寒超,他的艾青研究、新诗史研究、汉语诗体研究和现代诗人专论,在中国诗学理论界具有突出的地位,著有专著《艾青论》《中国现代诗歌论》《新诗主潮论》《骆寒超诗学文集》(十二卷)等。至今,年过八旬的骆寒超仍在诗歌的领域孜孜不倦。

近年来,枫桥镇大力推进古镇开发建设,打造有韵味的空间、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小镇;筑巢引凤,建立公益书吧,致力打造作者之家;搭建平台,发扬传承民俗文化,设计建造美丽民宿,大力提升周边环境,致力于把枫桥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地标、诗歌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一个“望得见乡愁,看得见发展”的地方。

文学“大咖”共同见证

“中国诗歌小镇”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授牌;大学生中国故事写作营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大学生文学社团联盟授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何建明曾先后4次来到枫桥考察,被这片诗文的沃土深深迷恋。他在授牌仪式上说,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在浙江建一个诗歌小镇,“中国诗歌小镇”全国已有几个,但在浙江,枫桥还是第一个。在了解枫桥深厚的历史人文之后,何建明觉得,将“中国诗歌小镇”放在枫桥,是恰到好处,底气满满。

当天,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原《诗刊》杂志社主编、现代诗人叶延滨,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诗词专家、古体诗诗人褚水敖,上海作协理事、诗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诗人杨秀丽,中国作家协会原办公厅主任、作家胡殷红等文学“大咖”也来到枫桥,共同见证了“中国诗歌小镇”的命名。他们说,枫桥定将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前来,留下更多的诗与故事。而离开家乡七十载的骆寒超老先生对故土满怀深情的致辞,以及他表达的愿为家乡文化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心愿,更是赢得全场的热烈掌声。

“诗歌小镇”生机盎然

“中国诗歌小镇”和大学生中国故事写作营的落户,将给枫桥的文化事业带来什么变化?

枫桥镇党委书记金均海表示,这对提升枫桥镇的文化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枫桥将进一步挖掘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培育打造现有的文化时尚,全方位增强诗歌氛围,让读诗爱诗成为一种风尚,让小镇处处体现诗情,流淌诗意。枫桥也将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提升诗歌小镇吸引力,结合“文创枫桥”战略目标,以古镇枫桥为始发地,打造“枫桥经验”纪念馆、平安体验中心、公益书吧等,发展文创产业。

同时,“中国诗歌小镇”与“枫桥经验”也是相依相存、共同发展的。金均海说:“‘枫桥经验’是‘大气包容’的‘和’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枫桥将创造以‘和’为中心的平安特色文化,赋予这个本就底蕴深厚的诗歌小镇予不断的生命力,让平安因子通过一部部文学作品走出小镇,走向全国。”


作者:记者 何珠华 特约记者 任光法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