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剿灭劣水行动 >> 新闻
华顺江:昔日“牛奶河”,今朝“后花园”
2017年07月17日 15:16:3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河道名片:位于越城区皋埠镇境内的华顺江全长5公里,平均河宽约60米,流经皋埠镇坝口村、坝内村、东湖居委会三个村(居)。2012年前,沿线曾分布着67家石料加工厂。经过整治后,这里成为了西桐线景观带上一条重要的风景带。

颁奖词:昔日臭名昭著的“牛奶河”,变成了现今风景如画的“后花园”,关停沿线67家石料场、建起石文化广场,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华顺江完美蜕变。从劣Ⅴ类水到Ⅲ类水,从乱石堆,变成最美骑行线,这里,既是“五水共治”的样本,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这曾是一条臭名昭著的河道,因河水呈现浑浊的乳白色,而被新闻媒体冠以“牛奶河”的外号,一度“红”遍全国。在很多年间,就连附近的村民都忘了这条河原本的模样,甚至忘了它真实的名字。

5公里长的华顺江,曾因污染“走红”,而今,它却有着两个“最美”头衔,它既是2016年度绍兴最美河道,同时也是绍兴最美骑行道——西桐线旁最美的一道风景。

引发关注,“牛奶河”整治刻不容缓

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这是今天华顺江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2012年,《绍兴出现一条“牛奶河”》的报道铺天盖地,其中图片一度成为了中国新闻网、新浪、腾讯等多家主要新闻网站的首页主照。华顺江,这条位于皋埠小镇的河道,因“牛奶河”之名备受关注。

“那时候的河水,白白的,就像倒入了牛奶,哪儿还有鱼虾。”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坝口村村民这样说道。

华顺江变成“牛奶河”,惹祸的正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石料加工产业。坝口村党支部书记高木根告诉记者,华顺江沿线的坝口村和坝内村一带,自古以来就是采石场,附近的东湖,也是因为在隋朝时开山取石,最后积水成湖。单是华顺江沿线,这样的石料加工场,就有67家。

高木根说,在切割石材过程中,需要喷水冷却切割机械的刀片,这些冷却水会带走大量的白色粉尘。按照规定,这些冷却水应该经过水管流到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循环利用,“但石料场嫌麻烦,把冷却水直接排进了河道。”石粉水进入河道,让华顺江就此成为了远近出名的“牛奶河”。

靠山吃山,世世代代以产石头、做石料为生的坝口村、坝内村,亟需变革。村两委以及镇、区两级领导都意识到:“是到了村庄转型的关口,要发展还是要环境必须想清楚。”

壮士断腕,敢于向支柱产业动刀

“这么多人的出路怎么办?村里环境怎么改?”坝内村党支部书记陈振忠告诉记者,这些采石加工场在这一带存在多年,是坝内村的支柱产业,每年为村里带来5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占该村每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关停采石场,不但会损失这笔收入,还会给村民们的就业带来影响。

事在人为。皋埠镇及坝口、坝内两村花了半年时间,对采石加工场场主一家家做说服工作。陈振忠自己也有一家采石场,他算了一下,加工场一旦关停,他至少损失200万元。但为了能改善村容村貌,他决定带头关停采石场。

2012年10月10日,陈振忠至今仍对这一天记忆犹新,华顺江沿线67家石料厂全部关停,拆除违建。然而,此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坝口、坝内两村的村委办公室都被村民包围着。他们有的情绪激动,有的愁眉不展。

陈振忠说,村两委马不停蹄,帮村民寻找新职业,打听厂房搬迁地,同时以治水为切入口,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里更是累计投入170余万元进行河道清淤,河面两侧划出区域种上了狐尾藻净化水质,河岸补种了樟树、桂花树、矮冬青等树木。

原先的石料厂,十几家搬到了柯桥、上虞的工业园区,其余的人一部分转做了石料行业经纪人,一部分重拾手艺当了泥瓦工、木工、石雕技工等。

美丽乡村,“牛奶河”变成“后花园”

关停了支柱产业,坝口和坝内迎来了新的机遇。

就在2012年,越城区皋埠镇启动了“美丽乡村西桐线建设”,通过挖掘沿线村落的自然景色,打造一条“可看、可听、可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线,而它,就在华顺江畔。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皋埠镇请来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对采石加工场原有场地重新进行规划,搞起绿化,建起基础设施,还造起了2万平方米的石文化公园。在这里,河水和公园内的奇石、绿树交相辉映,让人赏心悦目。没有了石料场的污染,华顺江的水质也从原先的劣Ⅴ类变成了现在的Ⅲ类水。

坝内村村民沈南星家就在河边。二层的小楼,一楼前厅改成了杂货店,也卖些小吃。每天早上,去镇上、城里上班的人都会在沈南星的小店顺路带个早饭。到了晚上,村民们在石料厂改造成的绿化广场、石文化广场散步、跳广场舞。

小店旁边,布置着村里的民风长廊。“这是我们共同呵护的美丽家园。同住一片蓝天下,一起欢乐、一起憧憬、一起歌唱。在这里,我们彼此关怀,守望相助,我们彼此包容,共同追梦。”这段写在墙上的话,如今已成为村里的共识。

记者手记

治水关键在决心

从臭名昭著的“牛奶河”,变成今日最美“后花园”,华顺江的蜕变,源自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向支柱产业动刀,这是在治水之路上,绍兴拿出的毅力和决心。正是抱着这样的决心,绍兴开始在印染、化工行业大刀阔斧地去落后产能,一年下来,全市累计停产整治印染企业107家、化工企业102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1.8%和34.1%。大量患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症”的企业关停,减轻了绍兴环境承受的压力,优化了产能结构。据统计,去年一年,全市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产量同比下降2.8%,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13.2%,利润同比增长5.1%,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

同样,世世代代以产石头、做石料为生的坝口村、坝内村,在面临环境和发展的抉择时,毅然选择了青山绿水。关停67家石料加工场,减少了收益,却保住了环境。

倒逼转型,美丽绍兴需要美丽产业。在采访中,皋埠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西桐线建设,皋埠镇将对华顺江河道景观进行提档升级,同时,还计划在河畔引入民宿,通过好山好水好景色,发展生态旅游。


作者:本报记者 林佳萍 文/摄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