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网闻天下 >> 辟谣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警示:近期最好别碰淡菜鲍鱼扇贝
2017年06月27日 15:25:55
来源:温州都市报

针对近期我市部分海域发生赤潮现象,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市民慎食贝壳类海产品,以免发生中毒。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介绍,近段时间以来,平阳、苍南海域连续发生赤潮现象,主要是“米氏凯伦藻”等有毒藻种的蔓延。研究资料显示,这种藻类主要具备溶血毒素,会导致机体红细胞及其他有核细胞裂解,人体感染后患者的尿液呈酱油色,造成肾功能衰竭。

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抽检的“米氏凯伦藻”中,已检测出毒素存在。这种毒素通过生物链会进入贻贝(淡菜)、鲍鱼、扇贝等贝壳类海产品体内,人食用后容易产生中毒现象。不过,像蛏子、血蛤等贝类,因生活在滩涂附近,携带这种毒素的可能性则较小。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已要求赤潮影响区的养殖经营单位停止销售和贝类采捕活动,同时提醒市民近期慎食贝壳类海产品,等赤潮退去,安全警报解除后再购买食用。

新闻+

赤潮是一种

世界性公害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它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弃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