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本网评论
为绍兴治水“剿劣”建言
2017年06月11日 09:26:4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经历污水之痛的广大绍兴民众,应从自身做起,爱水护水,造福子孙后代。“河长制”赋予了河长们历史的责任,每一位市民也应承担起治水的义务。“剿劣”只是开始,还应在不懈的呵护下进一步提升,为美丽的古城增色添彩

绍兴,我国著名的水城,因水而兴,因水成城。有人称其为“东方威尼斯”,更有人将其作为浙江乃至中国水乡的代表。绍兴的文化就是一部城水相融的水文化史:会稽山下的大禹陵,古运河边的纤夫路,环城河边的白墙青瓦,小桥流水人家……

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城市化进程同样也走在全省前列,各项经济指标,特别是人均GDP,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产业产出等已接近甚至于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的同时,绍兴也感觉到了来自于环境的“阵痛”。客观上,污染物总是伴随着产业、人口的不断扩张而同步不同步地增加。虽然历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早在2007年,绍兴市委市政府就已开始谋划实施“清水工程”,但是治污的速度总体上还是略输于污染负荷的增加,水体逐渐受污染,局部恶化,一度“劣V类”水体遍布绍虞河网,使得古城失色,人心焦虑。“五水共治”开展以来,绍兴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拿出了超乎常规的力度和气度治理水患,水环境治理与洪涝治理齐头并进,特别在河湖污泥处置、骨干洪涝治理工程建设上又为全省树立了榜样。绍兴平原水体水质近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垃圾河没有了,黑臭河没有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正在渐渐恢复……

全省全面剿灭劣V类水战役打响后,绍兴更是积极应战,勇作先锋。绍虞平原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殊的经济、产业布局,也必将是“剿劣”行动的主战场,啃的也会是“硬骨头”。为了彻底打赢这场“剿灭劣V类水”的战斗,应《绍兴日报》之约,为绍兴治水“铁军”呐喊、助威的同时,提几方面的建议,供参考。

“截”诀当先

减少污染物入河,是治理污染的根本。污染来自方方面面,如不有效截止,最终的去向都是河里。在前期的治理中,我们花了大力气整治了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直排河流的现象基本杜绝;生活污水城乡一体,也能做到应截尽截;畜禽和鱼类养殖废污水,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垃圾入河腐烂变质现象,也较好地得到了控制。截污上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剿劣”行动中,应更加重视隐蔽部位和易疏忽的环节,做到“是污皆截”。提醒关注以下几方面:

1.污水管网的漏损。目前自来水管网系统约有10%以上的漏损,据各地经验,污水管网的漏损远大于自来水管网,可达20%甚至于更高。漏出的污水,最后回归河网造成污染。

2.洗涤污水。由于为数较多的城市居民装修时洗衣机移位阳台,导致洗涤污水进入雨水管网,最终直接入河;由于前期治理后,河网水质好转,部分农村居民又沿袭了河网洗衣的习惯,又导致大量的化学洗涤剂入河。这些洗涤污水入河渠道隐蔽,总量大,是“剿劣”中的最大敌人之一。治污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3.雨污分流是关键。雨污混流,如果污水流向了雨水管,则污水就进入了河流;如果雨水流向了污水管,则下雨天雨水占用了污水通道,绝大部分的污水就到不了污水处理厂。

“治”求彻底

清存量、控增量、减污染。

“清存量”,重点做好污泥、浊水的清理。在现已全面铺开的河网清淤下,向深度广度迈进,不留死角!清出的淤泥,必须做到二次回流。利用雨季排水的契机,实现浊水外排,腾出环境容量。

充分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全力打造河岸生态,保护湖漾湿地,利用生物作用净化水体。要认识到生物净化作用的持续性特点,不可寄希望于立竿见影,它是一剂“中药”,也是一剂“补药”!

做好“活”水文章

绍虞平原有治水进程中的不利条件,如人口众多、产业集聚,平原水流缓慢、水体交换不易等问题。但是,绍虞平原也有水系发达、纵横交错,曹娥江贯穿南北,浙东运河横贯东西的有利因素。变劣势为优势,做好“活水”文章,正是短期内提升水质、剿灭劣V类水的有效途径。

曹娥江大闸建成后,丰富的水资源有了充分利用的条件。往西可引水至古城,往东可引水至虞北,实现“引水入城”,提升平原水体活力。浙东运河承载着浙东引水工程源源不断的钱塘江清水过境,在做好沿岸水源保护的同时,也可提升河网东西向的活力。应充分结合利用即将建成的大流量排涝泵闸系统,有方向性地实现河网水体连通和流动,变“死水”为“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是绍兴治水的优势和潜力,做好活水这篇文章,绍兴“剿劣”应无忧,更可实现超越历史的清水绕城,真正成为东方威尼斯。

全城唱响“护”字诀

水是有生命的,也是被动、脆弱的。我们对水,不能只是索求,更应爱护,才能实现人水和谐。经历污水之痛的广大绍兴民众,应从自身做起,爱水护水,造福子孙后代。“河长制”赋予了河长们历史的责任,每一位市民也应承担起治水的义务。“剿劣”只是开始,还应在不懈的呵护下进一步提升,为美丽的古城增色添彩。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水利厅治水办主任)


作者:朱法君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