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名片
新桥江位于越城区北海街道境内,起于龙横江,终于青甸湖,全长2.34公里,水域面积0.5平方公里。全河流经塘南社区、西湖社区、虹桥社区,河道水系发达,由多条支流汇集而成。可以说,新桥江是市区主要的行洪排涝河道,也是我市东北部主要水上航道之一。
颁奖词
新桥江,不仅是古城内难得达到饮用水级别的内河水域,更是附近居民引以为豪的好地方。“晓惊白鹭联翩雪,浪蹙青茭潋滟烟”。在这里,唐代诗人陈标描绘的诗意美景就在眼前。几十只白鹭在岸边,或翩翩起舞,或闲庭信步,或惬意觅食,或一排飞向空中。这样的美景真的能直入心灵。
在初夏的阳光下,新桥江泛着粼粼波光,一边是风景如画的沿河公园,另一边则是林立的现代化高楼,共同点缀着这一条流动的城市“绿带”。
经过几年的治理,新桥江变成了我们乐见的模样:明月降落到静谧的河汊上,白白亮亮仿佛记忆中的童年,小溪鱼又开始在石缝里游来游去,“虾兵蟹将”们重出江湖,甚至连对环境特别挑剔的白鹭也去而复返,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安家落户。
水岸同治,一汪清水还复来
如今的新桥江,拥有Ⅱ类水质,达到了饮用水的级别。可几年前,它也跟城区内不少河道一样,水面上种满了菱角,布满了网箱,河岸边则是违法搭建的瓜棚、鸭棚,水质堪忧,岸边一片狼藉。好在自“五水共治”启动以来,一场围绕着水、岸治理的行动就此展开,新桥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越城区北海街道对新桥江集中开展清地笼、拔桩、清沉船整治行动,共清运沉船10艘,清理地笼82只,拔桩200余支,清淤1500立方米,共打捞河面垃圾、杂草105车(电瓶三轮车)。“光清理河道是不够的,治水的同时也要治岸。”北海街道塘南社区主任、新桥江村级河长顾美丽告诉记者,伴随着治水行动的展开,沿河环境的治理也拉开了序幕。
在新桥江越西路段,曾有一处近4万平方米的违建,包括2家汽车4S店、新桥江休闲农庄和新桥江养殖场等。2014年4月,北海街道联合越城区村镇监察大队对该处违建进行了集中拆除,腾出了河岸建设的空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对岸边62处违建瓜棚、鸭棚进行了拆除、清理。
把岸让出来,把绿种起来。腾出空间后,新桥江岸边种上了绿化,建起了沿河公园、游步道、风雨长廊,这里逐渐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今年63岁的西湖社区居民吴伟,每晚都会来沿河公园散步。“沿着游步道走一走,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新桥江的美景,多好。”他说。
长效管理,让护水变成共识
塘南社区的陈海燕是社区护水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每天一早,她都会和队员们一同沿着新桥江河岸走一遍。塘南社区的这支护河队由社区在职党员、义工服务队组成,志愿者们若在巡河中发现情况,便会立即向社区报告。“刚开始走访时,总能看到一些沿河洗涤的现象,几次劝导下来,现在几乎没有这类现象了。”陈海燕说。
为了让沿河居民树立起河道主人翁意识,今年以来,街道已向辖区内每户居民发放“五水共治”倡议书,并与7家辖区单位签订河道保洁责任状。同时,联合大学生志愿者、共建单位志愿者定期开展“你丢我捡”及“河边洗涤行为”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各河道网格长还通过走访,了解沿河居民生活中遇到污染问题及对‘五水共治’的建议,及时发现问题,梳理原因,提出建议对策。”顾美丽说道。
现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护水的队伍中,以自己的方式,为河道环境的长效维护奉献力量。
濯濯清流,带来了华丽转身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新桥江畔时常能看到的场景。水域环境的大幅度改善,不仅让对环境格外挑剔的白鹭倾心于此,也为这里带来了新的商机。
栽下梧桐树,自引凤凰来。新桥风情家园、御河湾、信达银郡……一个个临河楼盘逐一落户。“坐落在新桥江畔,开窗便是满眼景观,这里,成为了景观房。”新桥风情家园销售人员说道。高端房产的入驻,无疑是治水带来的红利之一。
如今,走在新桥江畔的游步道上,放眼望去皆是风景。清澈的河水,蜿蜒的临河长廊,成片的草坪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鹭。治水成效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每天清晨和傍晚,新桥江临河公园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或散步聊天,或跳舞锻炼。“家门口就有个风景如此秀丽的公园,我感觉很自豪。”一位前来散步的塘南社区居民说道。

记者手记
有了环保意识才能确保清波长流
通过治水,位于古城内的新桥江焕发出新的活力:水质达到Ⅱ类水(饮用水级别),对环境颇为挑剔的白鹭也去而复返。这是看得见的“治水红利”,看不见的“红利”其实还有很多。
水乡绍兴,依水而生,也依水而兴。治水,不仅治出了青山绿水,也治出了转型升级和投资环境。一系列沿河违建的拆除,为发展腾出了空间。水域环境提升,吸引众多高端房产争先落户,这是隐形的“治水红利”。
不仅如此,治水,还治出了干部的担当和环保意识。治水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干部的责任心、历史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一个地方的未来,就寄托在干部队伍身上。同时,随着治水的深入,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提升。群众亲身感受到治水的巨大变化,才有了全民出动、全民治水的环保意识。“五水共治”治的不仅是“水病”,更是治“人病”,治水治眼前,环保意识的形成才能确保清波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