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绍兴要闻
诸暨七旬老人花9年为《辞海》纠错
榧树≠香榧树!他的万字研究材料引起院士关注
2017年05月26日 07:54:22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榧树和香榧树不是一种树,两者是类似鸡和母鸡的关系。可是现在,许多人把两者混为一谈。”昨天,坐在电脑前,70岁的诸暨学者杨士安认真地说,包括一些辞书和学术著作都存在这个问题。过去两个月里,老杨不厌其烦地将他的研究考证结果寄给有关单位和专家,唯一的愿望是尽快结束以讹传讹的现状。

近日,杨士安收到我国著名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的亲笔回信,信中说,杨士安提到的“榧”与“香榧”的关系及有关名称问题,值得重视。

为《辞海》纠错

“趁《辞海》这次修订机会,要把错误纠正过来。”杨士安说,《辞海》十年一修,继2009年出版后,2019年《辞海》正在修订。而2009年出版的《辞海》中关于“香榧”的注释,在杨士安看来“有问题”。

老杨翻开《辞海》2009年版第4卷2497页,指着“香榧(Torreya grandis)简称‘榧’”对记者说,这一表述不够正确。

他说,从植物学观点出发,榧树与香榧树是物种与品种之间的关系,香榧树是榧树中的一个品种,是榧树中自然变异并经过人工无性繁殖的一个优良品种。“榧树”与“香榧树”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大概念”与“小概念”的关系,两者“涵盖面”不同。

榧树有雌雄之分(偶有“雌雄同株”现象),而香榧树是都会结“榧子”的雌树。香榧树只能通过“嫁接”方法繁殖,而不是通过“播种”的方法。此外,诸如“香榧雌雄异株”之类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

此外,杨士安还补充说,“榧”在美国、日本等地都有,但可供人类食用的干果“香榧”只有中国有。

据杨士安考证,史料中第一次出现“香榧”一词是在《光绪诸暨县志·物产志》上。“一直来,人们将榧树和香榧树混为一谈。”9年来,杨士安查阅各种史料,针对《辞海》“香榧”条载200多字的注释,他撰写了上万字的研究材料,并一一寄给林业等相关部门。

得到院士关注

今年2月,杨士安寄出13封信大多石沉大海。让杨士安特别欣喜的是,他的考证引起著名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的关注。李文华在回信中写道:“你来信中提到关于‘榧’与‘香榧’的关系及有关名称的问题,值得重视。希望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以免以讹传讹。”李文华院士还在信中表达了对杨士安的敬佩之情。

“李文华院士曾亲手向绍兴、诸暨两地颁发了‘会稽山古香榧群’证书。”对于李文华,杨士安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他介绍,2013年5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在日本石川县七尾市举行了“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经GIAHS(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科学委员会闭门会议讨论,最后确定将中国的浙江省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等6个传统农业系统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李文华院士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达西尔瓦先生等,向6个地方的申报陈述代表颁发了证书。所以,此次能得到李文华院士的重视,杨士安很是欣慰。

今年70岁的杨士安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曾任诸暨图书馆馆长,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省地方志学会、越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在语言文字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地名学等方面颇有造诣,出版过数本学术专著。就在2009版《辞海》修订期间,他曾就《辞海》的收字、《笔画索引》排列及地名条目“大陈岛”等,提出了几条商榷意见,出版社专门回复告知,表示将分别给予酌情处理或改正。“但愿这次我的意见也能被采纳。”老杨满怀期待地对记者说。


作者:首席记者 何超群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