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头条新闻
一次发展动能的释放
——越城区推进“三改一拆”系列报道之一
2017年05月24日 07:42:1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196万平方米,这是越城区年初设定的全年拆迁量。这是一个曾让很多人不敢相信的数字,因为,这相当于越城区过去十年的拆迁总和。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仅过去4个月,便已经完成16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米行街、东光村、则水牌等十几年没有啃掉的硬骨头。

这样的势如破竹,越城区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如果站在大城市的坐标上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速度的背后,是站在城市发展动能转换的风口上,越城区蓄积已久的发展渴求。

八千亩地的空间想象

有限区域谋求无限发展。天时、地利、人和,越城区适逢其时。

2013年,大城市建设吹响号角,三区融合尘埃落定,对越城区来说,这是一个风口,将其推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长期以来,越城区区域面积狭小,老城又是25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可腾挪、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成为越城发展之痛。

位于运河和东鉴湖畔的皋埠镇,享有“银皋埠”的美誉,与“金柯桥”齐名。但如今,她已被柯桥街道远远甩在了后面。地理位置不错,但多年来一直处于发展的“中场”阶段。“手脚被土地捆住了,旧的去不了,新的进不来。”而在这次拆改中,皋埠仅用39天时间就完成了沿东鉴湖三个村的拆迁,腾出了1250亩土地。有了土地,空间就打开了,沿东鉴湖一个集文创、旅游、高端制造业于一体的现代生态产业园正在规划中,已吸引了很多企业入驻。

皋埠镇只是一个缩影。这次拆改腾出来的8000亩土地,对整个越城区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环境空间来说,将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与柯桥、上虞两区实现连接线的无缝对接,实现环境融合。如越城区东浦镇与柯桥接壤处,一直因为蔡江、向阳两个自然村的存在而让区域间的环境落差分外强烈。这次总投资9亿元拆改后,两个区的地界将不以“脏”与“净”为界,从环境空间上实现融合。

从要素布局来讲,拆改腾出来的空间让要素的转移成为可能。如灵芝镇的洋渎与小观两个村,一直像一块狭长的补丁一样嵌在镜湖新区的南北连接处,成为视角和空间的败笔。这次拆改中,洋渎与小观成为第一块率先啃掉的硬骨头,为镜湖新区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命健康等高端制造业腾出空间。

从城市功能来看,早先的规划顺利落地。虽然“南闲”规划早就实施,但城南街道因为城中村较多,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这次随着东光村先行拆除、“垃圾街”夷为平地,建设、配套和管理也将同步跟上,为“南闲”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是重要保障,“腾笼换鸟”是必由之路。在今年初的越城区党代会上,越城区提出了“四看五跃升”。如今,这一切正以拆改为突破口,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区委书记徐良平说,越城区要体现主城区的带动能力,城市能级一定要提升,大民生、大基础、大环境、大建设、大项目,一个都不能少。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至关重要。

首善之区的活力支撑

首善之区,实力是第一要素。

越城区领导班子换届以后,就一直在琢磨,用什么方法,让越城区的发展活力快速释放?

一月初召开的“项目三进”行动动员大会,谜底揭晓:全区上下开展以“招商项目优进”、“建设项目推进”、“拆改项目快进”为重点的“项目三进”活动,作为开创越城经济新局面的破窗之举。

如果把这“项目三进”当成三个按钮,“拆改项目快进”就是那个先行启动的快进键。

今年一季度,越城区三个工业数据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增幅之大让人振奋。是什么激活了越城工业经济?在探寻这个“密码”时,我们发现,越城区三个第一的增幅,并不来自于传统产业,而是在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三个指标上实现的突破。这三个维度,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侧面,来源于越城区先进制造企业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高科技含量企业在越城区越来越多,这其实与越城区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

作为绍兴大城市核心区,越城区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腾笼换鸟。“三改一拆”摧枯拉朽般推进,为招商优进与建设推进腾出了空间。

航天芯通军民融合孵化基地建设项目是越城区今年重点推进的一个高新技术项目。根据规划,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城市、无人机、石墨烯等在内的24个军民融合项目的产业化将在今年陆续展开。“这一项目的落户,不仅为高新区这一领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本地民资参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提供了一个新渠道。”越城区(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5月20日,总投资达29亿元的脑智科技项目在镜湖国科小镇正式动工。总规划用地约220亩的该项目是越城区对接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推进生命健康产业的重大战略成果,建成后,将填补我市高端生命健康产业的空白。

同一天开工的还包括黄酒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镜湖梅南路西延工程、稽山街道老小区整治改造二期等11个项目,总投资达123.5亿元,涉及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基础设施、高端商住、文化特色产业等多个领域。

记者在采访中与越城区委、区府办、乡镇等多个层级的干部进行了交流,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急切的姿态和做事的活力。每个乡镇、部门、开发区都以你追我赶的态势启动创新思维,结合各自特点和难点打造“独门秘笈”,整个越城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越城区区长金晓明看来,拆改,并不是简单的要素平移,而是为发展动能的释放谋篇布局。“以镜湖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以迪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古城为核心的文创产业…….”这些谋篇布局,动能都在8000亩土地里。

文化旅游的动能倒逼

8.3平方公里的绍兴老城,依环城河而生,是绍兴中心最重要的核心区块,也是2500年城市文明起步的地方。地小,人多,功能集聚,繁荣与拥堵共生,老城“小马拉大车”一直饱受发展之困。

变,是民生之需,这也是发展之渴。

今年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态治理大会战,自古城各个角落展开。截污纳管、拆除违建、改造专业市场、引水活水……这是以治水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持久战,谋的不仅仅是“水清城美”的美好愿景,而是城市从外延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方向。

“把古城还给世界人民”,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古城未来设置的美好预期和发展定位。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路径去实现呢?这个重大的课题,随着生态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和成效初现,已经找到了厘清的方向和路径。

吕府,曾经是绍兴文化的一个地标,也是老城改造之难的一个缩影。厚重历史与破烂现状并存,旅游与生活的问题无法破解。历经数任领导,都未找到破解的钥匙。而这一次,随着越城区“改拆”从城中村向古城推进,吕府的住户,也将迎来动迁。

未来的古城,功能疏解已成题中之义。随着行政中心的北迁和老城拆改的启动,再加上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重要城市功能的转移,老城区人口将会不断向外疏散。这也意味着,“把古城还给世界人民”,腾出了珍贵的空间。

功能疏解后的古城,也给越城区提出了另一个考题:拆除“脏乱差”以后,拿什么去“填”呢?在越城区委、区政府看来,有“减”必有“增”,未来的绍兴古城,减人口、增休闲,文化、旅游、商贸、休闲的功能将进一步强化。

没有产业的古城是空的。把水治好了,环境变美了,人口疏散了,得把另外的人引进来,譬如游客、创业者。文化产业是填补古城空间的重要载体。

水清城美的古城,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的新内涵正在环境的改善中不断释放。黄酒小镇、东鉴湖水域旅游线、萧甬铁路风情旅游新干线……“从水上看绍兴”,正在渐渐成为现实。

时尚地标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据了解,新的古城业态布局规划正在制订中,这也意味着,长期以来无序发展的产业形态将得到改变。

文创之花频频在越城区腾笼换鸟后的旧厂房内绽放,文创园成为越城区的时尚地标。从东城智库到尚1051再到伟丰文化产业园,总入驻创意企业已达四五百家。越来越多的年轻创客正在拥抱古城,把这里当成理想的创业和栖居地。

未来的古城将走市区共治之路。在这场民生需求与区域发展渴求的共振中,古城也在等待重新出发。未来的古城,是生活的城市,休闲的城市,时尚与创意交相辉映的活力之城。


作者:何瑛儿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