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头条新闻
二成村民加入孝文化研究会,家境虽不好行孝却一掷万金
姚王村成为诸暨首个“孝德村”
2017年05月03日 08:29:2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前不久,诸暨市璜山镇姚王村被授予“孝德村”称号,成为该市首个被命名授牌的“孝德村”。

“说起姚王村的德孝文化建设,没有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的。这并不是奉承谁,而是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诸暨市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谢仲铨深有感触地说。

好家风千年来代代相承

姚王村只有290户家庭、870余人口,但加入诸暨市孝德文化研究会成为会员的就有180余人。这个村的孝德文化活动几乎没有断过,一年一度的“敬老爱老日”、每年正月初六的祭祖活动、连续六年开展的村“幸福老人”、“十佳孝子”、“十佳孝媳”评选,以及去年的“姚王丰年庆”百家宴……在浓厚的孝德文化熏陶下,姚王村多年来未曾发生因不肯赡养父母、不孝敬长辈引发的涉孝民事纠纷。

谢仲铨说,姚王村的好家风是代代相承的。姚王村村民的先祖王厚之是南宋著名金石学家、语言学家、理学家、藏书家。他在姚王村创立了当时浙东著名的理学学府——正谊书院,育人树德,千百年来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姚王村,非但没有断了家风传承,还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敬老、养老”的家庭孝道成为全体村民的价值和情感认同。

基于此,诸暨市孝文化研究会选择姚王村作为该市首个“孝德村”创建试点。

孝德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我们姚王村谁不知道金桥家有个好媳妇,对公婆那是没话说,还曾被村里评为孝顺媳妇哩!”说起村里的孝顺故事,村民第一个想到了徐华清。20多年前,徐华清尚未过门时,婆婆就已经中风。2012年,徐华清的婆婆因肺癌住院。出院后,由于婆婆不能下床,大小便无法自理,徐华清毅然辞职回家照看婆婆。

当时考虑到婆婆的不便,徐华清给她使用尿不湿。起初,婆婆一时难以接受,一换上去,就撕碎还到处乱丢,一天至少换3次,而徐华清总是默默捡起来整理好,从未有一句怨言。“婆婆就是我娘,孝心不能等待,我该好好照顾她。”徐华清说。

在一次妇科检查中,医生查出徐华清患了宫颈癌。幸运的是,徐华清手术顺利。在身体恢复不久后,徐华清便又回到婆婆身边照顾她。虽然徐华清的身体刚好不能太操劳,但她依旧每天喂饭给婆婆吃。为了让婆婆多吃点,面条、饺子、稀饭……她每天换着花样做。

直到今年1月份,婆婆去世,徐华清还深深自责,认为自己没有把婆婆照顾好。

姚王村的孝德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王强也是一个大孝子,因父亲患肾炎,每周都要做透析,为了治病方便,他在医院附近租房照顾父亲。”“还有那好媳妇叶芳琴,婆婆生病生活无法自理,她白天干活,夜里陪护,一晚上要起来五六次,帮婆婆翻身、按摩。”村里的老人你一句我一句,道不尽这家媳妇好那家儿子孝。

把家庭孝道提升到社会孝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姚王村,家庭孝道在延伸,在升华。

前些天,50岁的村民俞祝英联络了15位姐妹,连夜赶做了4000多个“敬老粽”,和诸暨市孝文化研究会璜山分会的志愿者们一起,挨家挨户地给村里300多位老人送去。

俞祝英和丈夫在诸暨城区的一家服装厂打工,收入不高,一年省吃俭用也只能攒下3万多元。数年前,夫妻俩借了5万元,把老房子装修了一下,直到前年才还清。而这4000多个粽子却花掉了他们1万多元的积蓄。

“我们家境不好,也没啥能送的,就想做点吃的给老人家。”俞祝英说。

姚王村妇女主任透露,为了包粽子,俞祝英特地请了3天假,采购了425公斤糯米、50多公斤猪肉、50多公斤蜜枣、数百个咸蛋以及油盐酱醋等,洗粽叶、切肉、调配料,完了之后邀请姐妹们一起动手包粽子,“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那几天,她们一个个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没别的想法,只是受到周围同伴们敬老爱老的感染,自己也想尽一份力。”身为诸暨市孝文化研究会璜山分会中的一员,俞祝英表示,这和整个分会浓厚的孝文化氛围有关。

去年,太子龙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培火被推举为诸暨市孝文化研究会璜山分会的会长,他在积极吸纳会员的同时,倡导开展“幸福老人”和“十佳孝子”、“十佳孝媳”评选,更加凸显了孝的主题。今年的“敬老爱老日”活动中,会员们给村里200多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赠暖衣、送红包、行孝礼、拍照片,祝福百岁老寿星……一项项活动串起一件件孝事。围坐的老人喜笑颜开,陪伴的村民掌声不息,孝子孝媳代表的发言更让人感动。

王培火表示,村里老人比较多,跟其他村子一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美满的新村,他们想到了以“敬老日”的形式来引领子女善待老人,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我们会把这个活动一直办下去,让敬老爱老成为我们村最大的精神财富。”王培火说。

璜山镇党委书记黄一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孝德村”的授牌,意义深远。该镇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把“尊老、敬老、养老”的家庭孝道提升到“和睦、和谐、和美”的社会孝道上来。


作者:记者 何丹 通讯员 刁卓璐 赵烨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