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本网评论
祭禹之功德 治水之记念
2017年04月21日 11:08:12
来源:绍兴网

“我几乎每年祭禹都参加,也是借着这个的机会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感受绍兴的变与不变……”说这话的,是一位旅居新西兰的80后绍兴人。每年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之际,四海八荒的千余同胞,怀着大类相同的意愿和心境,奉祭于会稽山大禹陵前。无论这许多前来祭禹的人里,“家乡”,是否含有亲近的血脉根族的基因,祭祀,都是最高礼制的“记念”的仪式表达。作为大禹后人,记住什么?惦念什么?又凭靠什么记住和惦念呢……

公祭大禹,是海内外的华夏子孙基于身份认同的“认祖归宗”的仪轨,它首先是文化的,是基于共通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符号;同时,它也是社会的,从初时的一般公祭到最高级别的国祭,它圈起来的基于同时一共的回归力,并由此形成的同根同祖的“凝聚性团体”,是绍兴这座城市不可估量的社会资本。正如那位新西兰籍绍兴同胞所说的,这种凝心聚力的认同感,是凭借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勾连起来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才是乡愁的归依,穷山恶水只能让人逃离——这恰恰就是我们今天的“祭禹”与如火如荼的“五水共治”深切的内在关联,也是大禹后裔们追思先人、勠力今朝的一脉相承的情感因袭。

大禹,之所以“王者天下”,是因他“疏导百川、平治水土”的功绩和“胼胝劳绩,功厚德茂”的操守。“夏禹治水”的古老传说是华夏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这充分说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将“治水”提高到了什么样的位置。传统的农业社会是内循环从而也内稳定的形态,那时的人力虽远没有今天这样强大,但今天水治理的复杂也远非当时可比拟。我们今天的水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后果之一,是我们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结果。因此,治水,是一个联系着整个社会治理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下,我们仍然回避不了马克思和魏特夫提出的东方“治水社会”的一些困境,但更多的是新矛盾、新难题。新老问题的叠加使得我们不仅要汲取传统的治水智慧,更重要的是创造现代化的治水新模式。

大禹当年带领天下人坚持13年治平汤汤之水,可谓是“为天下苍生,久久为功”。今年是我省“五水共治”的第三个年头,前不久,禹王魂魄所系的绍兴又一次夺得象征全省治水最高荣誉的“大禹鼎”。在全民治水,不等闲、不旁观的浓厚氛围里,“守鼎者”意气风发,乘胜追击;“夺鼎者”励精图治,继续发力。从党政“一把手”挂帅的“河长”到群众自发行动的志愿者,从一河一策到协同施策,从分片包干到跨区域联合治理……统一规划与合理分工相配套,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制度化的分工合作机制正在逐步确立,从行政官员到普通民众的多元互动网络正在逐渐形成——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的新型治水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沧桑变迁,在禹王长眠之地来看今天的治水,更加需要以长久之功来对待水里和岸上的问题,更加需要以“为天下人治水”的励精图治,以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现代契约精神和办事规律的治理手段,革除“治水社会”的弊病而成为“社会治水”的合力,以同根同源的号召力,更多发动乡贤能人为社会化治水出谋划策,为家乡留住不变的绿水青山。


作者:汪薇 编辑:俞朝盈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