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本网评论
“生态之城”拉标提质需有路径规划
2017年04月17日 09:20:3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4月10日,微信朋友圈被刚刚出炉的2017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刷屏,新媒体用大数据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词解”,“十大高频热词”吸引了眼球,其中,“生态”在报告中提到了26次,居热词榜第七名。

市民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热情之高,更多是出于对民生改善的期望,政府工作都集中反映了群众的利益诉求,体现了政府为民惠民的主动作为。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对生态的远景描绘:全市所有水体达到三类水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建立市县两级生态建设委员会,强化市级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职责,统筹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落实重大决策、区域开发、项目建设等环保一票否决制,建立“生态报表”发布制度。

相比于国内一些城市,绍兴的生态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期,环境为经济让步较多,生态保护力度趋弱,走了弯路,付出了代价,这是一个城市在工业化道路上所必经的成长烦恼,也是多数发达国家都面临过的迷惘与阵痛。如今,对生态与环保的认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绿色GDP的重视已后来居上,“五水共治”与“五气合治”的相继开展,淘汰落后产能,扼制污染源头,并且逐渐进入环境监测与反污染的深水区,重典治顽疾,铁腕惩污染,屡夺大禹鼎的现实宣告了绿水青山的回归,从宜居城市到森林城市再到全国文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城市面貌的绿化美化可圈可点。

生态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生态之城,以生态城市建设来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生态之城的主要指标就是水与空气,这是最廉价也最昂贵的两种自然资源,是全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祸福相依,也是市民最能真切感受到的生态评价指数。生态之城的水体起步标准为三类水,通俗地讲,即是达到水产养殖与游泳的标准,至于空气,90%的日子都将是优良,霾的侵袭与天空灰色调将渐行渐远。回归优良的自然环境不能一蹴而就,“五水共治”永远在路上,即便剿劣战取得胜利,如何保持长效监管预防污染反弹也是一个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课题,这都需要有详细的阶段性的路径规划。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如何更好地呵护大气环境,科技力量如何助推产业转型,地方法规如何扼杀污染之源,长效监控如何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公民奉献如何为绿水青山锦上添花,这一切都必须按照既定的路径逐步推进与实现。

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生态之城可望更可及。在绿色路径规划明确之前,我们更应该强调一种“生态法治”精神,从法治的层面去细化和深耕生态城市建设,从法治的角度去保障环保工作的有力开展。如今,城管部门已对久治不愈的河道洗涤行为开出数张罚单,由劝导升格为惩处,由自律升格为他律,这就是依法推进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尺度虽小,意义却大。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目标既定,制度共进,要把生态之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的路径规划中来,需要把各种“任性”关进制度的笼子,把各种陋习治理纳入法治的框架内,拉标提质,层层推进,强化长效监督,深化惩违罚劣,“生态之城”的绿色目标才能尽快现实。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