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网闻天下 >> 辟谣
春捂秋冻可休矣?错!老祖宗的“科学”你不懂
2017年03月31日 16:46:15
来源:上海辟谣网

近日,一篇题为《春捂秋冻可休矣》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该文章表示,“春捂秋冻,不害杂病”在很多人眼里如金科玉律一般,但时至今日,“春捂秋冻”已经不再具有指导性意义。

网传文章指出,看重“春捂”,是因为中医和传统观点认为受寒着凉是很多疾病成因,产妇要捂、 婴儿要捂、老人要捂、孩子要捂、病人要捂……几乎不管什么人捂着点总是没错。过去人们缺乏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只把气温变化当成了感冒等传染病的诱因。春捂秋冻并没有什么科学性,只不过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习惯罢了。

这个说法对吗?“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日子,我们该如何穿衣呢?

当然要捂,还要捂“首足”

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式功曾表示,在寒冷的季节里,人体具有生理调节功能,会本能地将汗毛孔关闭,减少散热,以保持自身体内的热量,维持正常的体温。随着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人体内生理御寒的“戒备心”也逐渐放松了。于是,人体汗毛孔也缓慢舒张,此时一旦遇到天气骤变,或者受到冷空气活动的侵袭,人就很容易着凉,使抵抗力下降,重者可引发其他疾病。因此,人们常说“春捂”,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中国气象局官网日前发布文章指出,“春捂”是注意“捂首足”,即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或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此外,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体质和起居调养。

“春捂”不是裹得厚实

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官张瑞怡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春捂”并非是让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而是强调慢慢减少衣物,即衣物增减既要看天气,也要根据自身体质。她举例,本周前半周比较暖和,3月28日最高气温预计可达22℃,达到本周气温顶峰;但受冷空气影响,周中阴雨再来,气温逐日下降,周五气温滑至低谷,仅有8至12℃;到周末,气温将再度回暖。遇到这样的情况,需注意春季气温日差依旧较大、早晚较冷,此时适当“捂”一会儿,而中午时刻或在温暖的室内,此时可适当脱掉衣服。气温下降前,也需未雨绸缪,及时添衣。

当然,“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张瑞怡提醒,“春捂要注意及时调整着装,别让自己觉得冷。”

【相关链接】

张瑞怡提醒,中国气象局曾发布过“春捂”攻略,可作为参考:

把握“春捂”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把握“春捂”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注意“春捂”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春捂的信号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作者:郑子愚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