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第33届兰亭书法节 >> 新闻
书法节上的这20多幅新书品不可不看——
当书法家邂逅诗人
2017年03月29日 09:11:3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诗与书法都是心灵深处的吟唱。黑格尔说“诗只对心灵负责”,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认为“书为心画”,诗与书同出一源。

在人们的印象中,书法艺术总是与唐诗宋词密不可分,以饱蘸中华千年文化的笔墨,书写同样是历史沉淀的诗章瑰宝,总是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3月31日~4月9日,第33届兰亭书法节分会场——“书法之用”专场将在绍兴金德隆文化创意园举行。绍兴书法家喻革良和阮继良,在贯通众家书体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用笔墨诠释诗人麦秸的当代诗歌,为本地书法创作注入新风。

从左到右为麦秸、喻革良和阮继良。

一种新式“联姻”

春意萌动的三月,注定是要被抒写的季节。

3月24日,喻革良、阮继良再次与被誉为“打工诗人”的麦秸相聚在兰亭书法博物馆。第33届兰亭书法节分会场——“书法之用”专场,他们将携20多幅麦秸当代诗歌的书法作品亮相。

“当代一些书法家的字很见功夫,但老是写‘两个黄鹂’‘朝辞白帝’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喻革良喜爱写诗,却也发现较少人以现当代诗歌写书法。

在喻革良心里,如果把书法当艺术就需多读书、勤思考,要解决好“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层面的,而“写什么”就是学问涵养的体现。现在很多书家已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但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常常显得尴尬。用书法书写当代诗歌,旨在探索出一条弘扬书法艺术与传播现当代诗歌、绍兴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路子。

“我曾经也尝试过书写现当代诗歌,发现旧体诗词规矩整齐布局容易,而自由烂漫的现当代诗歌布局就不易了。”喻革良说。

喻革良和阮继良为这次展览书写了《夜访云门》《十里荷塘》《八字桥》《十碗头》《鉴湖》《在三味书屋前》等20多首麦秸的诗。好在他们有自己的书写办法:标题是用行书或行草写的,很醒目。顺其自然,遵循现当代诗歌的折行断句和内在节奏,由右至左竖着来写,长句长写,短句短写,尽量呈现当代诗句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建筑美,使其内在的信息得以在书写中充分释放。

麦秸写诗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绍兴本土,他的诗歌蕴含着大量绍兴元素,其中的鉴湖、广宁桥、八字桥、三味书屋以及曲水流觞等这些大家熟悉的风物和景致,尽在其中。

当书法家邂逅诗人,以各种探索性的笔墨、形式书写当代诗歌,令人耳目一新,其带来的思考也颇具深度。

有人问:以最传统的书法形式来表现当代诗歌,不觉得是一个矛盾吗?

喻革良说,表面看来的确如此,但在某些事物的内在规律里,矛盾的极致又何尝不能转化为一种新的和谐?3000多年的中国书法与当下的诗歌,在一个相向而行的文化进程中悄然相遇。毫无疑问,这是传统书法文化创新传承所获得的珍贵的笔墨情缘。

一个新的课题

书法里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就是书法表现什么内容,也即是书法写什么。常见的做法是抄写优秀诗词曲赋、经典言论或著作,其中又以诗为最多。

这种做法源远流长,可以看作是书法界的一个重要传统。极受当代人推崇的几位书法大家,如张旭、黄庭坚、王铎、董其昌等,他们就曾以其精湛传世的书法艺术表现同样精湛传世的诗篇。

在喻革良的记忆里,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墨迹,最著名的就是《古诗四帖》。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以瘦劲奇崛、用笔紧峭、气势雄健、飞动洒脱的草书,写就了李白的《忆旧游诗卷》,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草书名作。宋高宗赵构《行书白居易诗卷》《草书洛神赋》、明代王铎《草书唐人诗帖》、清代董其昌《草书赤壁怀古卷》等都是抄写诗词曲赋,都是我国书法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书法界的这一传统,堪称中华一绝。书法痴心于诗词,书法家钟情于诗词。书法借助诗词,生成多彩意蕴;诗词借助书法,获得广泛传播,书法与诗词珠联璧合。满腹经纶,成为书法家必要的文化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成为古训。

那么现当代诗歌是否适合用书法来表现和展示呢?

“在今天抄录古代的诗文,确实存在一个文字内容和当今时代不太协调的问题。比如,写一副对联‘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过去住在院子里,写这样的内容,很自然贴切,但现在我们住在‘水泥的森林’里,已经没有这样的诗情画意,挂起来就不妥帖。”阮继良说,书法写现当代诗歌再次提出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例如用草书写现当代诗歌,很多人可能无法辨认,影响接受,而用工工整整的楷书来写,书法家又觉得不够尽兴。

著名书法家、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也曾尝试用书法书写歌词,效果挺不错。如“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等,喻革良说,类似这些歌词,大众易接受,也有一定的哲理,作为书写内容,未尝不可。

喻革良说,现当代诗歌和书法都有其感动人的艺术特质,如何让两者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艺术感染力的叠加效果,让观者在欣赏书法艺术美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现当代诗歌的美,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笔墨当随时代

麦秸喜欢写诗。起初,他写的是“打油诗”,不太在乎写诗的规矩,例如不管平仄、不管对仗,能充分表达意思就行。后来他开始写当代诗歌,写诗最初也是记述他的人生感悟。

从过去到现在,他写诗主要出于三个目的:一曰记事。即以诗为语言,把他所经历过的事情记下来。诗,成了他的一种记忆方式。二曰抒情。他用诗抒发内心的亲情、友情、乡情、热情、激情等。诗,成了他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三曰言志。他通过诗表达他的某些愿望和志向。这些愿望和志向,是被人、事、物触发或激发而生成的。诗,成了他的愿望和志向的一种表达方式。

喻革良说,麦秸的诗比较真、比较实,反映的是真实,所用语言也比较平实。不求华丽,但求顺畅;不喜玄奥,但求明白,不作注解也能看懂。

如何让书法和现当代诗歌相互融进,创造出一种新的书法样式和品格,并能使书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喻革良们”在探索。虽然还只是处于一个探索尝试阶段,但无疑已让传统有了新的可能。

喻革良说,现当代诗歌到了今天,越来越显现出其最初那种自由的艺术精神,而传统经典诗词又很容易成为书家笔下的一种“程式”,一些求新求变的书家青睐现当代诗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中国书法大凡到一个大朝代就会有一变。晋代前是金石文和碑文,到了晋朝,书法除了有在日常书写的实用性之外,多出了抽象元素,把字写得和内容没有太多的关系,变成一种独立存在的关乎书写本身的艺术。晋朝书法的时代精神是尚韵。唐朝则是尚法,规规矩矩的楷书,体现的是那种体制化的法度。到了宋朝又一变,“苏黄米蔡”就尚意了。到了明清出现了倪元璐这样的书家,把亡国之恨,那种激扬刚毅、毫不妥协的精神写到书法底部去了。虽然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但都随时代而变。

当代又有很大的变化——尚趣。

“笔墨当随时代!”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认为,书法的多元化,也对应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时代精神。当书法遇上现当代诗歌,注定会演绎出惊人的美丽。


作者:记者 童波 文 樊蕾 摄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