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2017春运 >> 年俗年味
【我们的节日·春节】绍兴过年习俗全在这里,你知道啵
2017年01月27日 08:01:42
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是除夕,是农历丙申年最后一天。今晚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也是辞旧迎新的一晚。对于过年,绍兴人究竟有哪些坚持了N年的习俗?日前,本报派出六路记者到绍兴各区、县(市)采访,选取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一一展示给大家。

 

办“祝福”:

求来年美好愿景

记者 阮越才

腊月二十之后,绍兴人也进入了过年模式,大扫除、裹粽子、搡年糕……一样都不能少,这其中,对很多“老绍兴”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祝福”了。

“翻翻皇历,腊月廿七是个好日子,我们就选在这天晚上的吉时举行‘祝福’。”家住越城区润沁花园的市民杜伟良今年已经60多岁了,当天夜里,家里举行了“隆重”的祝福仪式,杀鸡宰鹅、三茶六酒、水果香烛一样也不少。杜大伯说,从他记事起,印象中过年前家里最大的事情就是“祝福”了,而儿时最高兴的也是“祝福”,因为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祝福”完毕之后的“那一顿”永远是很难忘的。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每到过年要办‘祝福’的规矩一直没有断,家里的住房已经搬了好几次,但‘祝福’的内容基本每年都一样。”在杜大伯看来,过大年“祝福”必不可少,这是年俗,也是过年的一部分,“这是对来年的美好愿景的期盼。”

鲁迅先生曾这样描写绍兴人的传统过年节目“祝福”:“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对于像杜伟良这样的“老绍兴”们来说,“祝福”确实是过年的传统节目。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也流传着好几张有关绍兴人过年“祝福”内容的图片,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了解这样的传统年俗,确实也有另一番感悟。

灌香肠:

过年吃得满嘴香

见习记者 陈松

进入腊月以来,柯桥区安昌镇海盐村的单韩林天天忙着灌香肠、晒香肠。他说,这是柯桥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也是走亲访友必带的一份礼品。在安昌,许多人家都会在腊月十五前后灌四五百斤香肠,灌好后晒一个星期,晾一个星期,除夕夜正好端上桌。

昨天下午,单韩林又在自家院子里忙开了。只见他用刀在猪后腿肉上麻利地划了几道,肥肉和瘦肉转眼就分离开来。他将肥肉先切成指甲盖大小的肉丁,用酱油腌着,同时把瘦肉切成稍大的肉丁。两者混合后,倒入酱油、白酒、姜汁,再放入适量白糖和盐,用力搅拌后,用灌肠机灌到猪小肠里,再用麻绳扎好拿到楼顶去晒。

单韩林介绍,香肠好不好吃,取决于原料、调料和天气。最好是猪后腿、猪前腿各一个,要求瘦肉多,肥肉少。肉是绝对不可以打碎成肉糜的,因为会破坏纤维,影响口感。调料则要看各人的口味,以及各家各户做香肠的经验。最适合晒香肠的季节就在冬季,北风呼呼地吹,阳光直直地晒,香肠很快就风干,天气越冷,香肠越香。

关于安昌过年做香肠,坊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屠夫把卖不掉的肉切碎,腌制过后,灌到猪小肠里保存,过了一段时间,那些肉竟然飘出了香味,蒸熟了以后出奇地好吃,这种方法很快在乡间流传开来。

“过去,家家户户都养猪,平日里舍不得吃,只有过年了才杀头猪,吃不完的肉就用来灌香肠。”单韩林告诉记者,如今,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富裕了,但过年做香肠、吃香肠的习俗却一直流传下来。香肠蒸笋、香肠酱鸭咸肉拼盘、香肠炒荷兰豆等都是年夜饭、待客人的常见菜式。

“拜坟岁”:

新春第一件大事

记者 杜静静

明天是正月初一,上虞区公交公司将临时开通东站至南山陵园的免费专线班车。专线日发18班次,东站首班时间为6:00,末班时间为14:30;南山陵园首班时间为6:20,末班时间为15:00。公交开通临时免费专线班车,专为祭祖的市民提供方便。

每逢新春佳节,在外的游子都会千里迢迢赶回老家。新春第一天一大早,祭祖扫墓是上虞非常传统的一项春节习俗,虞南虞北基本同俗。除夕亲友们团聚之后,正月初一祭拜先人,表达追思,俗称“拜坟岁”。

以前,家中长辈都会早早地准备好祭拜的物品:蜡烛、香、烟花爆竹等。而今,旧习惯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摒弃,以鲜花替代烟花爆竹。

由于除夕夜的零时过后就是大年初一,很多看完春晚的市民在这一刻就赶在祭祖的路上。以往这一天上午,虞南虞北的盛景之一,就是一路上都是前去扫墓祭祖的人们。原本清静的山间小道变得热闹起来。在一些公墓的外围,更是停满了车辆,交通颇为拥挤。很多家庭成员齐齐聚集在墓碑前,向先人表达怀念尊敬之情。寄托哀思和缅怀,很有仪式感。

往年,大年初一,上虞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很多镇村干部,都会放弃假日,在交通要道以及公墓边维护交通,注意防火,和市民们共同筑起安全这条“长城”。

宴宾客:

都要上“西施豆腐”

见习记者 翁佳美

昨天清晨4点,天还未亮,诸暨市暨阳街道村民赵萍和她豆腐店的伙计们就已经忙开了,他们将泡发了的黄豆倒进石磨,不断注入泉水,研磨成豆渣浆。然后把煮沸的豆渣浆一勺勺地舀进布筛子,过滤、点卤、压制后,形成热腾腾的盐卤豆腐。

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这是绍兴市十大名菜之一的“西施豆腐”的主要原材料。年前,赵萍家的豆腐店每天都要卖出十板豆腐(约150块)。因为诸暨人逢年过节、招待宾客总少不了一碗鲜香味美的西施豆腐。“过年不做‘西施豆腐’吃怎么能算过年呢!”来买豆腐的市民张桂芬说。

西施豆腐也叫煎豆腐,是诸暨传统美食。相传当年西施在离别家乡时,亲手制作豆腐答谢父母和乡亲们。后来为纪念西施,人们就将酒宴中摆“煎豆腐”这一风俗保留下来,并改名为“西施豆腐”,在诸暨民间代代相传。

赵萍是诸暨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施豆腐烹饪技艺传承人,中饭时间到了,赵萍取出一块“新鲜出炉”的豆腐,切成小块,两个放了寒假的女儿帮着妈妈备好黑木耳、香菇、猪血、笋丁、葱花和猪肉末,下锅翻炒后倒入切好的豆腐和刚炖出的鲜美鸡汁。不一会儿,一碗原汁原味的“西施豆腐”就出锅了,成了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

“诸暨家家户户都会做‘西施豆腐’,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西施豆腐’可以成为全国人民餐桌上的‘年味’。”赵萍想把“西施豆腐”蕴含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散。

杀年猪:

增加了过年气氛

记者 陈正军

腊月二十那天,嵊州市长乐镇蓬瑠村的邓章夫早早就起床了,在清洗了家里的大豆腐桶后,又烧了一大锅开水。这一天,家里要宰杀那头养了9个多月的大白猪,所以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每年过年前家里都会杀一头猪,春节期间可以用来招待客人。”邓章夫说。

据悉,在嵊州一直有“杀年猪”的习俗。临近春节,约定日期,请来“杀猪佬”宰杀养了一年的猪,将杀好的猪浸入装有开水的大豆腐桶,去毛干净,再放在板凳上,破肚取出内脏,然后分解,将两只后腿制成火腿,两只前腿做蹄髈过年请客吃,猪头猪尾用来在过年祭神,其他的肉切成三五斤一块,除留着过节吃外,都拿来制成腌肉,可以吃上大半年。

对邓章夫而言,“杀年猪”是一件大事,他早早地便与几位朋友约定了,到时过来一起帮忙。今年他家的猪特别大,足有400多斤,几个人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制服”它。这头猪喂养的饲料用的是萝卜和番薯,它的肉质一定特别香嫩。“几天前在南京工作的儿子打来电话,说年猪杀掉后要留出一半,他要送一些给那边的朋友们。”邓章夫说,剩余的肉除了送一些给亲朋好友外,留下来自己享用。

邓章夫告诉记者,以前生活困难,农村养猪主要是为了卖钱补贴家用,现在条件好了,农民不愁吃穿,但仍然会有人养猪,主要是为了能吃到好肉。他说,“杀年猪”能增加过年气氛,今后他会继续保留这个习俗的。

炒馈货:

锅铲碰撞好彩头

记者 俞颖颖

昨天是农历腊月廿九,午后阳光很好,新昌县巧英乡中溪村村民俞妙芳将收在袋子里的米扁拿了出来,老伴已经将锅烧热,她用手放在离锅不远处试了试温度,觉得合适后,放入米扁炒制发胖,收起来后用来泡米海茶。

“米扁炒完,今年炒馈货就炒得差不多了。”俞妙芳老人告诉记者,每年过年前,她都会炒馈货,今年她炒了花生、南瓜子、罗汉豆、番薯干等馈货。

“以前都是吃了年夜饭后再炒米扁的。”老人说,炒米扁是每年炒馈货的重头戏,因为按照当地的过年习俗,正月初一起床后首先要喝一杯加糖的米海茶,讨一个生活甜甜蜜蜜的好彩头,但今年,她决定提前准备,这样一来,在城里工作的小辈们一回家,就能给他们泡一碗热腾腾的米海茶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一般在年夜饭后炒馈货,炒的是花生、南瓜子、番薯干等东西,炒完一锅,花生被推到灶边,放凉后才能装起来,我们就把花生装在口袋里,边吃边玩很开心。”新昌人小陈搬到县城生活已经十多年了,但心里一直记着小时候过年炒馈货的热闹场景。

“以往,年夜饭后新昌家家户户都会炒馈货。”新昌县民俗专家杨眉良告诉记者,炒馈货是新昌的过年习俗之一,大家一般选在除夕夜炒馈货。“炒馈货时,锅与铲碰撞时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就代表了家庭兴旺发达的意思。”杨眉良介绍。

“只是现在过年炒馈货的家庭已经不多了,很多家庭都是买现成的,但还是有一些农村保留了这个过年习俗。”杨眉良说。

 


作者: 编辑:王小红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