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开局之年好声音 >> 新生态
构筑新生态 增强获得感
2017年01月06日 09:23:5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泛舟东白湖

月亮少女临水起舞

人大代表谈

全民总动员长效治水

市人大代表 马萍

柯桥,地处平原河网,庞大的印染产业,数十年积累下的环境欠账,考验着柯桥区的治水能力和成效。作为市人大代表以及一名曾在柯桥工作的媒体从业者,我见证了柯桥近几年来“五水共治”所经历的所有阵痛与美好。

从2014年开始,柯桥区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总路线图,开展了以“清三河”为主要内容、“治污水”为首要任务的各项治水行动,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五水共治”攻坚战。

然而,治污水需要的是长效机制,需要全民总动员以及相互监督。

2015年7月底,柯桥区全面建立河长微信互动机制,推进河道管理常态化。截至目前,共建立36个区级河道微信群和16个镇街河道微信群,5000多名群成员涵盖了包干河道的河长、沿河相关部门与镇街、村负责人,还有热心志愿者以及市民。

在这些治水微信群里,每天都有图文直播,既有反映河道存在污染问题的图片,也有河道清淤现场的视频,还有河道治理后的风景图,晒优亮丑。不少治水问题,柯桥区委、区政府领导更是在微信群内当场督办。

水质一天天变好,以前能见度只有几厘米,现在已达30多厘米。鱼和螺蛳也出现了,这不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使他们寻觅到了孩提时代亲水乐水的乐趣,也无形中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护水的队伍当中。

立法撑起生态保护伞

市人大代表 宋金才

一座城市的未来,最高顶层设计是“立法”。在我看来,2016年“新生态”中最值得一提的,无疑是“气”和“水”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出世”。

一个地级市,为“蓝天绿水”同时立法,这在全省乃至全国是首次。从2015年9月25日,我市正式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到去年11月1日,两部高质量的法规“诞生”,这是我们上下勠力同心的成果。虽然我们绍兴的立法起步相对较晚,但卓有实效。

作为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一员,我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这两部法规制定过程。如何立法?立什么法?大大小小数不清开了多少会。

选中“气”和“水”立法,并非偶然,而是民意所向。近年来,绍兴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合治”,但距离人民群众期待尚有很大距离。涉及雾霾、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群众投诉的焦点。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绍兴纺织、印染、化工、医药等高耗水、高污染传统产业集聚,水和大气资源保护的任务尤为艰巨。虽然国家和省级层面均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比较笼统,地方性法规的最大优势是结合本市环境、产业和污染特点,精准立法,它甚至可以细化到去规范小街小巷里居民们长年累月养成的生活习惯,推动全民素质的提升。

过去的一年,绍兴针对最迫切的民生诉求,以立法的形式撑起保障之伞,这在建城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与开头。“民生无小事”,希望2017年,绍兴的地方立法工作依然立足于民生,能够多借鉴一些先进地区的经验,立法不求大,关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个性化制定地方法规,来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媒体眼中的绍兴新生态

2016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刊登《绍兴五千河长管水乡》报道

2016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推出《多彩神州·春天故事》专栏,首篇为《绍兴:碧水荡漾乌篷来……》

2016年6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一版刊登《诸暨:要“珠光宝气”,也要碧水清波》

“数”说新生态

●去年,全市完成河湖库塘清污(淤)1951万方,完成年度计划的129%,完成量居全省第二。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所有污水处理厂执行了国家最高排放标准。

●去年,全市整治印染企业107家、化工企业102家。据市水城办统计,印染产业废水排放量下降12.4%。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用煤下降8.23%,其中纺织印染业用煤下降68.11%。

●去年,8个“水十条”考核断面全部达标;24个省控以上断面全面消灭Ⅴ类水;70个市控以上断面有80%是Ⅰ-Ⅲ类水质,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

●去年,我市新建了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49个乡镇(街道)空气PM2.5监测站点,空气自动站点乡镇覆盖率接近60%,为全省之最。

●去年,绍兴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累计达到79%,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在全国74座城市中排名提升11位;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4.3%,下降幅度列全省首位。全市新增绿化面积2.73万亩、新种植珍贵树种152.6万株。

●去年,全市已启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11起,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4起,其中2家企业达成赔偿协议,协议赔偿金额93万余元。

●去年,全市累计完成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3229.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461.4%,拆除违法建筑1924.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384.8%,居全省首位。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治理,出台危旧房改造治理三年行动规划,2016年完成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173幢,完成年度任务的138.4%。

近年来,诸暨市浬浦镇致力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图为村里邀请的一批农民画家正在制作墙绘,宣传低碳绿色生态理念。

今年以来,新昌将“两路两侧”整治工作作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三改一拆”行动的重要载体来抓,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对公路两侧的绿化进行完善提升,形成“一路一特色”、“一路一风景”,新昌公路因绿化提档而刷新“颜值”。

政协委员谈

改变的是村容村貌获得的是百姓幸福

市政协委员 陈井奢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道路更加宽阔整洁了,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最明显的改变。

这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可谓真抓实干。去年以来,柯桥区一次性停产整治64家印染企业,占全区印染企业的三分之一。敢于向支柱产业动刀,这是壮士断腕的决心。此外,河长制、用脚步丈量整治行动等,更是将治水责任真正落实到人,这对“五水共治”的推进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说,“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成效显著。目前,我市已基本消灭了黑臭河。

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让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改变。村里的道路更加整洁了,公共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变化,都是生活在其中的村民能真切感受到的。

农村文化礼堂、村级体育馆、文化广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成使用,不仅提升着农村的精神文化水平,也提升着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家门口就能够看演出、打篮球,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

我的老家就在柯桥农村,以上的这些变化我都切身感受到了。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使用,让山清水秀的农村更加宜居宜业。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文化,这就是现代农村给人的新印象,而这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

五水共治见成效水城焕发新魅力

市政协委员 韩校生

在过去一年里,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而这些成效,都真切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河里的水清了,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河里的鱼虾等明显增多。这是治水带来的成效,也是治水引发的生态环境的改变。

根据最新检测的数据,目前,曹娥江水质已从原先的五类水,提升为三类水,可见,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五水共治距离市民很近,距离生活很近,因为它的成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原先,坐船驶过环城北河时,常常能闻到臭味,但是现在,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夜晚,还有不少市民在河边散步。这里,显然成为了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五水共治”,带来的是水质的提升、水环境的改善,更是市民素质的提高。

嵊州的巾帼志愿护水服务队、越城区的银发护水队,以及各社区自发制定的护水公约,这一系列护水行动的背后,是从被动转为主动的过程,更是市民素质的提升。沿河洗涤的现象减少了,乱丢乱扔的现象不见了,在市民的共同维护之下,绍兴的河道正在发生改变。

河长制、用脚步丈量整治行动等,更是将治水落到实处。正因治水,绍兴这座江南水城,正在焕发新的魅力。

撰文 王 珏 林佳萍 杜静静 陈正军 俞颖颖 陈 松 翁佳美 潘晓林 本版摄影 袁 云 石皎月 何 雯 樊 蕾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