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嵊州城南新区新景
盛夏嵊州,层林尽翠,瓜果飘香。在2016年上半年度收官之际,一道道嵊州经济社会发展命题从逐个破题到全面解题,一个个放飞的梦想从美好远景走向现实——
看速度: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4%和12.3%;规上工业产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性投资分别增长20.7%和9%;工业用电量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各项指标增幅在绍兴排名前列,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看项目: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半年集中开工6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66亿元,6月底召开的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上又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91.66亿元,创嵊州历史之最;完成了嵊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腾出1500亩“黄金宝地”;实施了嵊州历史上投入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四大在建交通项目总投资15.57亿元。
看民生: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县(市)“三城同创”,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新人民医院投入运行,嵊州市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建设快速推进,文化综合大厦、档案馆项目以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顺利推进。
看环境:完成清淤118万立方米,完成绍兴考核任务的118%;污水管网建设完成48.1公里,完成率89.2%;68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开,95.4%的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
看和谐:围绕G20安保任务,全力推进平安嵊州建设,全面落实维稳信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工作责任,扎实开展百日维稳攻坚大会战和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这是今年以来嵊州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交出的精彩答卷,其背后,是全市干部群众180多个日夜的逐梦前行,砥砺奋进。
“大经济时代”下的嵊州突围
四山环合为嵊。作为典型的江南盆地,嵊州既是水脉汇流、资源汇集之地,同时,周边县市的经济高地效应对嵊州也形成一种竞争压力。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工业,成为嵊州经济与周边县市间的最大差距所在,也是潜力和希望所在。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多、规上企业少,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内主板上市企业,是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嵊州的难以言说的痛。在大经济时代,嵊州工业如何直面短板、突出重围?为此,嵊州精准发力,重点推进转型升级“七化行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和区域协同发展等工作,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厚积薄发,今年以来,经济领域捷报频传。
今年一、二季度,嵊州两次集中开工6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66亿元,为嵊州历史上投入最大、数量最多的季节。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由10位市领导专项负责、带队推进,并细化梳理79只产业技术改造与基本建设项目,组团进驻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推进项目建设。
6月24日,新光药业在深交所上市,实现了嵊州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零突破,成为嵊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拉开了嵊州企业上市的新篇章。上半年,嵊州还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完成股改11家、报会1家。
在6月28日召开的嵊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千人大会上,10个总投资91.66亿元的项目签约落户嵊州,10家总部型企业签订培育协议,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竞争与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重视本土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嵊州双轮驱动,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步伐。积极谋划嵊新协同发展经济合作区建设,投资15亿元的万丰锦源高端装备园项目于5月17日奠基,将形成年产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1200台(套)的生产能力,成为嵊新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项目。与此同时,上虞-嵊州电机产业协同发展也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共同寻求合作空间,实现共赢发展。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深远影响。而计划总投资88.1亿元、规划面积3.51平方公里的领尚小镇建设,融合领带智造、教育培训、双创空间、文化创意、休闲养生、主题公园和创客社区等,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二期可于年内交付,将有力地推动嵊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无独有偶,嵊州高度重视平台建设这一经济发展主战场,理顺了高新园区以及越剧小镇、飞翼农业小镇和温泉养生小镇等重要发展平台的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了平台建设速度。
今年上半年,嵊州市规上产值、工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实到外资等经济指标增速均保持较快增长,排名绍兴前列。一个个可喜的数据,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嵊州在工业强市之路上正越走越自信。
“大城市建设”中的嵊州速度
当下,城市建设不再是一城一地的建设,而是从宏观层面考量,在区域发展大趋势下的“大城市建设”。
今年,嵊州在“大城市建设”中捷报频传,无论是前所未有的大交通建设、嵊州史上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还是区域协同发展,其推进的速度和力度都令人惊喜,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市正在兴起。
6月底,杭绍台高速公路动建。至此,除上三高速、甬金高速外,嵊州境内又将增加一条高速公路。更令人鼓舞的是,甬金铁路正式立项,杭绍台铁路也列入国家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嵊州开启了铁路建设的新时代。
公路、铁路的建设方便了嵊州人民的出入,更增添了嵊州全面谋划的“大交通建设”格局的底气。近年来嵊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嵊新组合城市区域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建设浙东交通枢纽城市的构思,实现嵊新交通系统的高效对接。
对于“大交通建设”概念,嵊州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依托杭绍台和甬金铁路这两条铁路的建设,不断加强路网建设,努力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嵊新融合发展,形成覆盖和连接整个嵊新盆地的综合交通网络。为此,嵊州作出了“打通二三四”的战略决策:“二”就是初步形成城市“二环”,即中环和外环;“三”就是形成“三横”主干线,即甬金高速、37省道、527国道;“四”就是构建“四纵”主干线,即杭绍台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绍甘线。
当然,纸上蓝图要变成现实通道,必须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作保障。嵊州市坚持“道路优先”的投资策略加快交通建设步伐,两年来,实施重大基础设施政府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172亿元左右,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0个。目前在建交通项目4个,总投资15.57亿元;今年9月底前开工项目3项,总投资24.37亿元,掀起了新开工交通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建设高潮。
在大交通项目的拉动下,嵊州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上半年,新人民医院正式投入运行;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正紧张建设,将于明年开学;“美妙三公里”、诗画剡溪、艇湖城市公园等美丽项目加快推进;文化综合大厦开工建设,文化馆、档案馆、规划展示馆等文化场馆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大干快上的建设格局已经形成。
“嵊州,向南看”,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嵊州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也标志着嵊州城区从城隍山时代走向三江时代。在嵊州城南新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一批惠及民生幸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这里强势推进。短短几年间,这个嵊新协同发展核心区尽显时代魅力。
城南新区在短时间内变化巨大,离不开城中村改造的强势推进,从去年城改在城南新区启动以来,创造了嵊州的三个历史:完成了嵊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在城市最核心区拆出1500亩发展空间;引进了嵊州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招商项目——投资50亿元的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及投资28.7亿元的绿城高档房地产等重大项目,这些项目从开始招商到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都不到半年时间,实现了嵊州历史上的最快速度。
城中村改造为城市建设拉开了空间,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房地产业总体不景气的宏观形势下,嵊州的房地产市场却一如既往地坚挺。今年以来嵊州市累计出让土地1830亩,出让金达34亿元,实际到账22亿元,销售商品房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均创嵊州历史新高。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于违法建筑的整治,嵊州同样快速推进,拆出了新记录。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开展非法“一户多宅”整治,完成非法“一户多宅”整治4690宅,其中农村党员干部非法“一户多宅”整治1653宅、涉及1809人,整治率99.34%。
“大环境营造”里的嵊州经验
6月5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省级考核组在考核反馈会上宣布:嵊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这标志着嵊州的创国卫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今年以来,嵊州把创卫工作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来抓。在得到群众大力支持的同时,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周末,他们与环卫工人一起清除一个个的脏点;晚上,他们加班加点梳理一个个需要改进的疑点;无论晴天雨天,在创卫第一线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正是这种“5+2、白加黑、晴+雨”的干劲,使原先需要三年完成的任务在三个月内就取得了重大进展,市区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创卫宣言,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各项工作中处处得到体现。如无违建创建中,完成175万平方米的拆违数,提前半年完成年度目标;上半年清淤118万立方米,97个绍兴市级沿路沿线整治点全部整治完毕,全市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大兵团作战”,是嵊州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又一个特色经验,即针对重点难点工作,建立起市领导带头、乡镇部门负责、各方全力配合的作战制度,集中力量打硬仗和大仗。城中村改造因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对此,嵊州市委、市政府实施大兵团战略,26名四套班子领导、68名市级部门一把手带领77个工作组、4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拆迁村和农户家,攻克一个个“堡垒”。围绕“第一个七天签约50%,第二个七天90%,第三个七天100%”的目标,最终实现百分百签约,之后腾空、拆迁、征地等工作快速跟进。
“今年的城改时间减半、任务翻倍,展示了嵊州干部的工作效率和攻坚力度,实现了城改惠民。”嵊州市城中村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经验,没有一支拉得出打得响守纪律的队伍,各项中心工作是不可能顺利推进的。对此,嵊州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
如何打造一支合格和精干的干部队伍?一方面,嵊州市加强党建促队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党建+城改、党建+创卫、党建+无违建创建、党建+治水等模式,不断转变作风,营造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树规矩抓人促事。如出台红黄牌警示督办制度,加强对为官不为的督促和整治,如有党员干部失职,首次提醒,第二次通报批评,第三次黄牌警告,第四次问责。又如,通过责任清单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年初下达359项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并对重点工作半个月督查一次,确保落实到最后一纳米;同时,加大对执行不力的处罚力度,今年嵊州市委共下发工作交办单16个、通报批评13个,其中黄牌3张,倒逼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有效推进了中心工作的全面开展。
收官半年度,冲刺下半年,嵊州吹响了新的号角。
下半年,嵊州市将继续围绕建设“实力嵊州、品质嵊州、魅力嵊州”目标,着力打好转型升级、项目攻坚、平台提升、国卫创建、城中村改造、无违建创建、治水夺鼎、G20安保等“八大会战”,力争实现“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