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姚江船闸不宽,仅能容一艘宽度10米以下的船只通过。不过,即便这样的通容量,仍激活了绍兴水运发展的一池春水。姚江船闸开闸,意味着杭甬运河宁波段通航,自2015年10月通航能力提升到500吨级船以来,绍兴的运营船只几乎每天都有出现。“宁波段通航,绍兴最受益。”昨天,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市区所所长李竣说。
走水运
一家电厂一年省运费150万
去年11月以来,姚江船闸每天开闸通航两小时,杭甬运河全线开通,通行船只吨位从300吨放开到500吨。可别小看这两小时和200吨的差别,它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以前只允许300吨吨位船只,每走一航次,船主要亏800元。但现在装500吨的单向货源,一艘船一个月走4个航次就能赢利7000至8000元。”李竣介绍,尤其是绍兴,船舶的货运量呈现指数式增长,目前,绍兴籍船舶已经成了这里通航的主力运输船舶,占比达80%左右。
宁波天统航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统”)旗下有14艘500吨级船只,这个月还将新增2艘,下半年计划新增4艘。“天统”的一项主要业务,就是把煤炭从宁波镇海运到绍兴浙能滨海热电厂。公司总经理李全会说,以前采用公路运输,受超载、超限所困。2015年,他们改用水运,仅为这家热电厂运输15万吨的煤,就节省运费150万元。
像“天统”这样经杭甬运河往返于宁波绍兴之间的,还有绍兴的“益盛”、“王氏物流”等水运企业。“这两年吞吐量不断增加,去年全年完成20.9万吨,今年仅1~4月运力就已达30万吨,全年运力有望突破100万吨。”有关人士分析,企业从事水运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通行费也成倍增加,今年前4个月就收了54万元,超过去年全年。
通大桥
4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3分钟
昨天的另一个现场是三门湾大桥7号标段。自2014年11月进场以来,该工程施工已完成近半,整座大桥预计到2018年底通车。
三门湾大桥及连接线工程,起自象山戴港,全线经象山、宁海、三门等县市区,大桥长约11.8公里,两岸接线长约42.7公里。在跨度较大的浅水区海上作业,施工难度可想而知。7号标段工程所在位置是宁波力洋港大桥到青山港大桥,全长4.32公里。工程作业时,吹来的海风至少有6级。工程项目部经理朱其敏介绍,这种级别的海风一年至少得吹120天,“今年雨水还特别多,仅4月就有24天下雨。”
除了天气原因,这里海底淤泥厚度达32米,也给施工带来难度。“普通桥梁一根桩的长度是50~60米,但这里每根桩长度都在100米以上。”总工程师刘树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中一段长度达40米的“通航提升站”,目前属于国内最大跨度的桥梁提升技术。大桥工程下方是航道,每天有货船通过,为避免施工给船只带来影响,三门湾大桥建设中启用了“通航提升站”:每天中午规定时段内,施工的临时栈桥自动提高15米,以方便桥下船只通行。
“大桥建成通行后,将对浙江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朱其敏说,最直接的是,从宁波明港到台州蛇蟠岛,以前是40分钟车程,现在只要3分钟就可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