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自行车,一架照相机,这是87岁的张身正每天必备的两样物品。8年来,他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习惯:每天骑行三小时以上,用相机记录沿途的风景。拍摄的照片现已被绍兴图书馆收藏。
每天骑车三小时
张身正现住越城区鹅亭境园小区。“刚从大香林骑回来,有点热。”昨天上午8点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用冷水敷面。尽管已是87岁高龄,他依然耳聪目明,步态轻盈。
夫妻俩原本在新疆生活,因一双儿女都在绍兴定居,2008年两人来到绍兴。“哪天要是不出去骑骑车,浑身不自在。”他说,从2008年起,他每天都是早上5点骑车出发,8点多赶到家。“骑到哪算哪,没有目的地,光2012年我就跑了49个地方。”他说着拿出一份他整理的《绍兴游览目录》给记者看。
“一开始只是想熟悉下周边,后来到哪都是骑自行车去。”他说,8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城区及周边的景点,骑坏了5辆自行车。他说,最远到过绍兴北站,那一次还迷路了,一路打听,回到家竟花去6个多小时。“我不觉得累,路上连口水都没喝过,就是第二天起床腿有点酸疼。”他笑着说。
去年,他两次爬到香炉峰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问我多大了,我说八十六岁。”
他在一则《游记》中这样写道:“出游的目的——健身,增强毅力。为此,有意选择石子路、上坡路。”
“镜头中的绍兴”被图书馆收藏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相机记录下那里的风景。
“拍过多少照片已经记不清了。”他说,2012年开始,他将拍摄的照片分门别类,制成了八册影集,有园林景观、市内胜景、山色风光、山水人文、镜湖摄影等。拍摄的照片,他还配有文字描述。如“梅山”他这样描述:“在湿地公园内,山顶有适南亭观景台,山下有游船码头,南临绍兴市文化中心,西面是体育馆。”
“我拍摄过的地方,以后有可能就不存在了,我的记录也许会对后人有帮助。”张身正说,2012年底,他将八册影集赠送给了绍兴图书馆,“兹由张身正先生捐赠《绍兴山水人文》等计四册,现已作为地方文献收藏。”这是绍兴图书馆发给他的《收藏证书》上的一段文字。
去年5月,越城区图书馆专门为他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展览,题为《读者镜头中的绍兴》。展览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新世纪下,不乏有心之人,凭着热爱,借用镜头记录绍兴。张身正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路遇“闲事”他也要“管一管”
骑游中看到的遗憾,他就写信给管理部门提建议。
2010年6月的一天,他骑车经过城西亭山小学时,发现校门口车流量大,车速也挺快。联想到宁波的一些十字路口设有地下通道,他给交通、教育等部门各写了一封信反映,建议在此地修建一条安全人行通道。
2013年,他从地图上看到有“陆游故居”,多次寻访都没能找到。后来,一位老先生告诉他:“围墙内的就是陆游故居,现在只剩下一尊塑像了。”看着倒塌的房子,他心疼不已。一到家,他便给晚报写信,希望晚报呼吁有关部门去修一修。“前几天我又去看了,已经在修了。”张身正笑着说。
“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请尽快整治。”最近,他又跑去镜园社区居委会(筹)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