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绍兴要闻
《一个“最”字要付20万元代价》追踪
商家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广告法
律师提醒:不懂法,并非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
2016年02月25日 08:06:1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乱用一个“最”字,柯桥一家培训机构要付出20万元的沉重代价。昨日,本报刊登这则新闻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事实上,在该案之前,杭州知名炒货店方林富也因“最”字惹祸,被处罚20万元,引发舆论争议不断。该案2月1日在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公开听证会后,后续结果如何,至今未见媒体有最新报道。

针对董某一案,昨天,不少市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一些商家纷纷表示,要引以为戒,好好学学《广告法》。

“虚假广告、夸张广告都应该罚,实质都是欺骗消费者,但一罚就是20万,确实重了些。”冯海娜是绍兴市职教中心一名老师,看了这则新闻后,她认为,违法广告有大小,社会影响恶劣程度有差别。如果是卖假药的虚假广告,罚20万一点不重,但对一家辅导机构而言,毕竟社会影响没那么大,如此处罚就重了。人家小微企业生存不易,处罚也是为了惩戒,意思意思就差不多了,20万元的罚款金额太高了。

而一些学生家长则认为,罚款虽然高了一点,但对于口出狂言的虚假宣传责任人,是该依法重罚。

“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家培训机构确实有点冤。现在培训机构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处罚这么重,对经营户肯定会造成很大压力。”越城区环城西路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唐女士认为,作为培训机构负责人,她平时对《广告法》了解确实比较少,很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如果监管部门提早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可以避免此类广告违法行为。“哎,不管如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训,要引以为戒。”

“不知道法律规定,并不是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依法经营首先要知法懂法,才能守法。”针对此事,浙江中圣律师事务所律师何俊认为,本次事件中,经营者的行为,的确已经触犯了法律规定,应该接受处罚。

这就如同酒驾入刑的规定,刚出台时也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处罚过重,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何俊说,透过该事件,我们看到,在目前法律规定日臻完善、法治环境更加成熟的大环境下,企业“依法经营”不应只是一句空话,它要求企业主在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应主动学习法律法规,而不能仅仅凭着经验或者依照行业中的普遍做法行事。


作者:记者 许程丽 编辑:季建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