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殿村的元宵盛宴“跳竹马”。
本网讯 昨天凌晨3时许,地处诸暨最西隅的马剑镇相公殿村,11岁的应舒婷狼吞虎咽吃下两个青团,一路小跑到祠堂。祠堂里已经聚满了人。村里老艺人开始为她画脸谱、穿戏服。作为春节习俗闹元宵的压轴戏,这一天,应舒婷和她的15位小伙伴将表演消失了十多年的传统民间艺术跳竹马。
“OK!OK!”下午1时许,天空下着小雨,马剑镇戴氏宗祠道地上,当扮相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三国主要人物的“娃娃竹马班”驾着竹马跑起阵形时,美国游客肯特先生挤在人群中,举起相机卡嚓卡嚓拍个不停。
当天,马剑镇“娃娃竹马班”引爆了山村!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程赶来摄制,一帮美、日、德、韩等外国游客慕名而来。初步统计,中外观众多达数千人。“整整11年没声响,今天,竹马班总算又跑起来了!”站在雨中,望着孩子们舞动的身影,马剑镇相公殿村81岁的老艺人应承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马剑镇来说,“娃娃竹马班”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传承。“自古以来,马剑民风崇文尚武,几乎村村都有舞龙队,竹马是相公殿村的特色,它是传统艺术,更是一种专属儿童的游戏,在玩中学,在玩中强身健体。”马剑镇“文化老人”戴关土不无惋惜地告诉记者,这些年看不到了。
据介绍,山区乡镇马剑经济相对落后,青壮年以外出打工为主。“缺人少钱是民间艺术传承难的症结所在。”马剑镇党委书记徐林焕坦言,马剑青山绿水呼唤人气,人气怎么集聚?“我们想到了用马剑独特的传统文化来吆喝。”
“镇干部来找我商量的时候,我觉得时机到了!”昨天,马剑乡贤、浙江瑞一针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栩光对记者说,在外创业多年,心里最放不下的是老家。发展乡村游,用传统文化来吆喝,马剑大有作为。
这一提议得到众乡贤响应。去年,马剑教育基金成立,乡贤认捐总额达1950万元。“尽快恢复包括舞龙、跳竹马在内的传统民间艺术”被摆上议事日程。
一放寒假,孩子们被请进了村里的祠堂,一招一式学跳竹马,村里的大人们则忙着手工制作竹马。应承武说,自己八九岁时,马剑有个龙门娃娃剧班,去杭州、金华等地四处巡演。“和当年不一样的是,现在我们把全世界的游客吸引到了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