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这两天银行理财产品低调恢复发行。不过,和银行低调的“卖方”态度相比,“买方”的购买热情颇高。昨天,记者走访城区多家银行发现,银行新推的高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难觅,投资者热情却普遍高涨,部分投资者转战期限较长的银保产品。
日前,一群大伯大妈围在城东一家工商银行门口,不是在唠嗑,而是紧盯着门口一块小黑板上的理财产品信息。“我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想买一款理财产品,哪个赚头高?”一位大伯凑过脑袋,咨询旁边的银行工作人员,却被告知要到次日才能购买。细看之下,才发现这名工作人员居然是“行长”,亲自出马帮忙办业务。“实在太忙了,人手都不够。”行长丁鑫伟说,春节假期结束后,理财产品销售就处于“开门红”状态。上午短短一个小时里,这个网点已经售出近80万元产品。
在其他银行,记者看到了同样的场景。一些年化预期收益率在5%的理财产品基本一上市就售罄。在招商银行的一个理财产品柜台前,不少市民坐等席位。市民杨阿姨刚一进门就急着咨询理财产品。杨阿姨说,她已经连着跑了几家银行,春节儿女给了自己一些“压岁钱”,存款利率那么低,所以打算买理财产品。
一圈看下来,杨阿姨发现,节后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并不高。“几乎没几个超过4.5%的,最高5.1%的条件限制多。”在各银行记者看到,不同类型的产品收益率基本在3%~4.5%,低的甚至只有2.8%左右。
区别于以往的短期理财产品火爆现象,这一波的购买热情偏向于收益率相对高的长线产品和一些期限较长的银保产品。“我们是三年期的,节后以来每天都是‘客满为患’,大伯大妈占了主角。”绍兴日报社金桥俱乐部工作人员说,因为投资者多,他们专门开设了3个柜台。仅昨天一天,客户就有好几波,购买者达几十人,工作人员连上个厕所都没时间。
“原来一些年纪大的人偏爱定期存款,但现在都改买理财产品和保险了。”一位金融理财师分析说,理财产品热销和人们手头闲钱增多有关。“去年到期的资金,加上年底奖金等回笼。”有关人士介绍,瞄准人们的年终奖和过节红包,理财产品大多在节后发力。
另一家银行的专业人士则表示,春节期间,全球多数股市“开门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原油市场价格接连下跌,短期内金融市场的震荡让投资者心生忧虑,避险心态占据优势。为控制风险,稳字当头的客户更愿意接受银行理财产品。
“如果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是很高,建议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一位金融理财师表示,利率下行趋势下,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将随之下滑,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