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黄妃忠,今年53岁。他叫黄绍金,已95岁高龄。
他们不是父亲和女儿,也不是公公和儿媳。他们的关系说起来并不那么“近”:黄妃忠是黄绍金弟弟的儿媳。但在黄绍金眼里,黄妃忠比亲生女儿还亲。这么多年,黄妃忠悉心照料独居的大伯,甚至辞掉了工作,就是为了让大伯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为了老人 辞掉工作
黄绍金是新昌县梅渚镇梅渚村人,和老伴没有生育儿女。早些年,老伴去世,黄绍金一个人生活。黄妃忠是黄绍金弟弟的儿媳,他们家和黄绍金住的很近。嫁过来时,黄妃忠就对黄绍金大伯照顾有加,经常给他端菜送饭,嘘寒问暖。
年纪渐渐大起来,黄绍金的身体大不如前,患上支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腿脚不稳,生活很难自理。如此一来,黄妃忠跑得更勤了,几乎每天下班就直奔大伯家,给他做好饭,洗好衣服,才回自家忙活。
2009年,黄绍金88岁,身体每况愈下。黄妃忠干脆辞掉工作,把精力全花在照顾大伯上。黄绍金的胃口不好,黄妃忠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2015年元宵节,她刚张罗好一桌饭菜,黄绍金突然说想吃饺子。黄妃忠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揉面、拌馅儿。黄绍金觉得很不好意思:“我只是随口说说,你别忙了。”黄妃忠笑着说:“不忙,你吃好,身体好,我们做小辈的才放心。”
照顾老人 无微不至
这么多年,黄妃忠有个习惯,每晚8点多准备睡觉前,都会再去看看黄绍金,把饼干、茶水、纸巾等在他床沿放好,万一大伯晚上肚子饿就能伸手拿到吃的。
2015年4月的一天晚上8点多,黄妃忠推开黄绍金的门,发现他脸色很差,气喘得很急,剧烈咳嗽。黄妃忠料想大伯肯定是支气管炎犯了,赶紧叫来丈夫,两人把大伯急送至新昌人民医院。
当晚,黄妃忠让次日还要早起上班的丈夫回家睡觉,自己留在医院里照顾大伯。黄绍金住院27天,黄妃忠几乎也“住”了27天,喂饭、端茶、擦身,所有活儿一肩挑,直至大伯出院。
2010年12月,当时89岁的黄绍金摸索着起床,刚走到门外,突然头晕目眩,昏倒在地,头被门框磕破,血直流。黄妃忠刚好端着几个豆沙馒头过来,看到这情形,赶紧把大伯扶起来,送往新昌人民医院。这一次,黄绍金住了15天院,依旧是黄妃忠在一旁悉心照顾。
“这是你女儿吧,真是很孝顺,把你照顾得那么好。”每当有同病房的人这么说,黄绍金总是笑嘻嘻、略带自豪地回答:“这是我侄媳妇,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有了她的照顾,我才能活得那么舒坦。”
孝敬老人 晚辈责任
人老了,有时就像个孩子。在屋里待久了,黄绍金总忍不住想出去转转。因腿脚不好,黄绍金一不留神就会摔倒,轻的擦破皮,重的跌破头。考虑到大伯腿脚不便,去医院包扎伤口很费事,黄妃忠特地向当地卫生院的护士学了包扎,家里常备碘酒、红药水和纱布等,以备不时之需。
“我劝大伯不要出门,在屋里转转就行了,出去容易跌跤,他嘴巴上答应,但趁我不注意,就出去了。”黄妃忠说,“今年春天,我打算在屋前屋后种点花,让大伯照料,这样他有事做,就不会走到外面去了。”
近些日子,黄绍金的支气管炎加重,浑身难受。黄妃忠陪着他到梅渚镇卫生院挂盐水。每天上午8点多,黄妃忠就搀扶着大伯到卫生院。挂盐水需要3个多小时,她怕大伯闷的慌,口袋里会备着一些香蕉、桔子,时不时往他嘴里塞一点。其他挂盐水的老人看得可“眼红”了,直夸黄妃忠是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好人。
对于大家的赞扬,黄妃忠是这么说的:“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晚辈应尽的责任。只要我大伯活着,我会一直照料、赡养下去。”今年1月,黄妃忠被新昌梅渚镇评为“尊老爱幼美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