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绍兴要闻
73岁老人举办20多年来收藏的粮票油票酒票等生活票证展
2016年02月20日 19:19:10
来源:柯桥日报

  

                               

    本网讯 昨日下午,市区辕门社区宣传窗前热闹非凡。社区为一位73岁的老人傅樑生举办了他20多年来收藏的各类生活票证展,吸引了当地居民前往观展,人数多达400余人。

  粮票油票等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票证,其中蕴含着许多令人感怀的故事。

  粮票油票老一辈人最难忘

  此次展出的共有600多张各类生活票证,它们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许多年纪大的人看了又看,回忆起当时的生活,感慨万分。而一些年轻人看了也说,它让他们懂得了当时的历史,很有意义。

  老傅说,当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粮油、布和肉、豆制品等重要生活用品,大多要使用票证才能购买。出门去的话,如果不带粮票,就会无法吃到饭,到外地去,都要通过单位去当地粮管所调换全国粮票和油票。像他当兵回来后,在咸亨食品厂工作,是一名采购员,经常去黑龙江采购黄豆,都必带全国粮票和油票。

  在现场,另一位75岁的张师傅说,那时候,买布一定要有布票,买顶帽子要三寸布票。每个人每月能领到25—28斤的粮票,一些用力气干活的行业粮票则会多一点,如当时的“绍搬”工人,每月可领35斤的粮票。

  另一位胡大妈在展位前看着一张当时的绍兴钢铁厂介绍信感叹不已,她说他们一家4人都在绍兴钢铁厂工作,当时是很不错了,没想到过去的绍钢厂变成了现在漂亮的世茂广场,让人很是感慨。

  一张“救国公粮收据” 饱含几多人的爱国心

  此次展出的一张民国时期的“救国公粮收据”,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背后有着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当时是民国35年,即公元1946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浙东三五游击支队在王坛等地开展征粮活动。当时还没有解放,在白色恐怖下,为共产党捐粮是有很大危险的。但当地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捐粮,村民们共向浙东支队捐粮1629斤,当时的浙东支队负责人专门写下了这张收据。

  这件事,当地仍然有很多人知道,影响很是深刻。

  带“猴”的粮票 猴年见着特别亲切

  在展出的众多粮票中,一张印有猴的粮票在猴年看到,大家觉得特别亲切。

  这是一张500克的浙江省定额粮票,票面印着一只猴,手持金箍棒,形象栩栩如生。该粮票上,地方政府又加印了“绍兴县”。

  老傅说,该粮票发行于1992年,虽然当时粮食供应已经开放了,但粮票还在印制和使用。而像这样印有金猴的粮票,在全国各省市的粮票中均没用过,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展览主办者 是个资深收藏迷

  家住市区辕门新村西区16幢的傅樑生曾当过兵,退伍后在绍兴咸亨食品厂工作。当兵的时候,他就开始喜欢上了收藏,收集各种藏品。当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和劳作之后,战友们去篮球场打球或下棋的时候,他却在灯光下整理一张张票证和邮品。当时虽然还没有收藏意识,但那时的收集为此后举办各类邮展和票证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傅樑生收藏的邮品,多到要用两辆手拉车才能装得下,种类达上千种。去年8月,市集邮协会在市博物馆举办绍兴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邮展览,作为市老年集邮协会的副会长,傅樑生主动请缨,承担相应的任务。他花费了很多精力,在收藏的大量邮品中,挑选出200余件有关抗战胜利的邮品,除了写自己的前言外,还把所有邮品注上说明。

  这次生活票证展,他也是花了大量精力,先是把票证归类,写上说明,再将它们装订好,并在外面封上塑料薄膜。老傅还精心设计展板,尽力将其图文并茂,让人看后能忆起那段历史。

  老傅说,在辕门社区展出后,他还要去上虞曹娥街道展出,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历史。


作者:记者 吕福安 编辑:王小红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