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绍兴要闻
白梨花,粉桃花,紫郁金…… 绍兴赏花旅游如何摆脱“昙花”困局?
2016年02月16日 13:57:46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本网讯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新年里,梅花最先盛开。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已出现了各种“晒花”照片。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各类花节将竞相绽放,柯桥区王坛的“香约梅海”文化之旅将于2月20日启动,柯桥区第十三届兰文化节、绍兴市第三十二届兰花展销会将于2月27日在漓渚镇启动。

  近年来,我市“赏花旅游”一年比一年火,春有梅花、兰花、樱花、桃花、郁金香花、油菜花,夏有荷花,秋冬季节则有向日葵、桂花。不光是赏花,金黄一片的银杏叶、红火的枫叶也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目前全市具备一定规模的赏花胜地有10多个。花开季节,宛委山樱花林游客爆棚,会稽山大禹陵景区郁金香节每天接待游客上万人。以花为媒,赏花旅游更是带动了乡村旅游,火了农家乐,鼓了村民荷包,打响了当地品牌。王坛镇东村的“香雪梅海”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赏梅的首选之地。每年二三月,这里的梅花便竞相开放,或红、或白、或粉,吐着幽幽的芳香。去年王坛镇“香雪梅海”共接待游客13万多人次,梅文化节期间,就吸引了6万左右人次的游客。而漓渚镇去年举办的兰文化节,短短三天时间也吸引了近3万游客。

  有业内人士指出,花期短,是“赏花旅游”的天然缺陷,如樱花一般只有短短7天的花期。尽管“赏花旅游”红火,但我市的“赏花经济”只是刚刚起步,很多还停留在浅层次,主要还是看看风景、吃吃农家乐。如漓渚仅以赏兰和兰花交易为主,王坛目前仅以赏梅和青梅延伸产业为主,而像法国普罗旺斯,不光是赏花(薰衣草),还把薰衣草制作成香包、香袋、精油、香水、香皂、蜡烛,还能制药,产业链得以大大拉长。更有甚者,花卉旅游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名片,如法国的薰衣草旅游、荷兰的郁金香旅游、日本的樱花旅游。

  花如海,人如潮,花期过后,如何摆脱“昙花一现”困局,继续深挖“赏花经济”,这成为摆在旅游管理部门和乡镇面前的一项课题。

  绍兴的赏花旅游可向纵深发展,形成‘花卉种植+观光+花卉提炼、深加工+芳香养生+花卉文化’的产业链。”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赏花是个春天产业,绍兴可开发、培育的地域和花卉品种众多,掘金赏花经济潜力巨大。不妨开发出花卉文化旅游、花卉生产参与体验旅游、花卉工艺制作旅游、花卉科普教育旅游、花卉饮食购物旅游、花卉保健疗养旅游等多项旅游项目。

  记者了解到,为让“赏花旅游”注入新活力,王坛镇将以赏花基地为抓手,依托“梅花”主题,把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提炼梅花元素、种植地域和梅花品种,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梅花博物馆,着力打造出融生产观光、展示体验、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梅花小镇。届时,将有梅林深处(赏梅节)、梅醉梅酒(梅花酒)、寒梅秋雪(青梅采摘)等多项旅游产业。目前,王坛镇的全区域精品民宿项目已经启动,游客服务中心也在建设之中,丹家、香雪梅海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龙池山、五百岗等健身游步道也在修复之中。为进一步打响兰花之乡的品牌,漓渚镇则将依托兰花节,以培育花卉市场为重点,进一步推动花木产业内涵提升。今年将启动筹建集高端精品和一般交易相结合的花卉交易市场。


作者:记者 潘琼英 编辑:俞朝盈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