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年新春临近,地处虞南的上虞区章镇敬老院爆出一条新闻:入住的两位老人一起办理了志愿捐献遗体的手续。一个叫厉明寿,67岁,另一个叫朱信堂,69岁,他们年轻时种地、打工,老了入住同一家敬老院。他俩大半辈子几乎都不被人关注,如今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在这里吃穿都不花钱,别的无以回报,希望通过遗体捐献贡献自己的一点余力。”昨天上午,记者在章镇敬老院见到了两位老人,他们不约而同对记者说。
两位老人都有不易的生活经历。“妻子早年病逝,儿子患有智障,2013年,我入住敬老院。”厉明寿上过几年小学,多少识得一些字。而家境同样贫困的朱信堂没有上过一天学,没结过婚,还患有气管炎、高血压等慢性病,“我是2015年下半年入住敬老院的,因为患病,在医院住了3个月,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的性命早没了。”
两人都是章镇新南村人,很早就认识。在敬老院中,虽然两人不住同一间房,但经常会在一起吃饭、散步和聊聊天。身体健康的厉明寿也多少能照应一下朱信堂。
“前段时间,早已办理遗体捐献手续的屠仲明与我来聊遗体捐献的事。我没有子女,没有太多牵挂,如果死后还能为社会作点贡献,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便当即答应了。我跟明寿一说,他也说这个主意好,并说早想做这件事了。”朱信堂所说的屠仲明,也是入院老人,同样来自新南村。2012年,当时81岁的老人成为上虞第一个志愿捐献遗体的敬老院孤寡老人。
随后,两位老人把心愿告诉了自己的弟弟及堂妹等一些亲人,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朱信堂说,堂妹对他说,我们尊重你的决定。
2月2日上午,在屠仲明的牵线下,上虞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章镇镇敬老院,指导两位老人填写《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办好“捐献志愿卡”后,会通过挂号信寄给他们作为人体器官捐献的凭证,同时还会一并写上感谢信,感谢老人们自愿捐献遗体,为医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奉献的可贵精神。
不过,做这件事时,他俩在敬老院里并没有声张,他们怕有的老人不理解。昨天,敬老院院长徐荣华说,捐献遗体体现了老人的感恩和奉献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位老人相约一起捐献。据了解,目前该敬老院有入住老人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