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绍兴城内鲁迅西路南,府山直街南端,有一座看似很平常的石桥,其实这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古桥,名曰拜王桥。古桥为南北跨向五边形单孔石拱桥。桥全长26.30米,宽3.7米,桥高3.55米,拱高3.25米,净跨5.70米,桥面中间为正方形,净宽3.30米,长2.50米,东西两侧有实体石栏,高0.62米,上宽0.18米,南置6级石台阶,北置8级石台阶,石台阶两端都置宽0.92米整块石坡。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嘉泰《会稽志》载:“拜王桥在狮子街,旧传以为吴越武肃王平董昌之乱后,郡人拜谒于此,桥故以为名。”此桥应为唐桥。此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中有载。
唐乾宁三年(896)钱镠率军进越城,至923年,钱镠受后梁册封为吴越国王。钱镠两次平定叛乱给百姓安宁生活,所以当他进城时全城百姓扶老携幼在桥边迎拜钱镠和他的大军。越州百姓为纪念钱镠之功,越人就将当年迎谒钱镠之桥命名为拜王桥。
明万历《府志》称此桥为登赢桥。这其中有一个传说,当年有18个书生在拜王桥边的河埠头乘船,一起赴京赶考,这18个书生全都考中了,都成了学士。回来那天,大家又都在拜王桥上岸,大家都认为此桥给他们带来好运,故又给此桥取名为登赢桥。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府李铎重修,又将此桥更名为丰乐桥。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认为拜王桥的“拜王” ,这不是十足的“四旧” 吗?这决不能容忍,便将此桥改名“反帝桥”, 并在一块石栏和两侧桥拱上刻上反帝桥三字,现在上面凿的字还可见。
旧城改造时,拜王桥又面临拆毁的噩运,后经有识人士大力呼吁才得以保存。古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沧桑,几经修缮,几经易名,依然挺立在古越大地上,这实是一件幸事。拜王桥现为绍兴古桥群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