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吃得少产蛋多”才能笑到最后

2018-03-19 09:0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3月初,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出人意料地通报了2017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实缴税金情况。亩均税收从高到低排序,优秀企业被点名表扬,排名靠后的企业则被点名批评。这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进一步强化“亩均论英雄”,促使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开发区改造提升。(3月14日《绍兴日报》)

今年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引起全国关注。此次改革举措,亮点在于覆盖面更广,考核的范围由工业扩大至服务业,由企业扩大至地方政府,将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的分配,与市、县(市、区)“亩产效益”绩效挂钩。其中规定,工业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县(市、区),将适当减少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说起“亩均论英雄”,绍兴企业一点都不陌生。全省“亩均论英雄”的探索,最早发端于绍兴。早在2006年,绍兴县(现柯桥区)就探索对企业实行“亩均税收”评价。2011年,全市推广“亩均”用能、用地、排污评价。2015年,再次更新评价体系,完善“亩均”概念,丰富“效益”内涵,形成一套较系统的综合性评价机制。至此,我市企业评价已实现全要素覆盖,不仅涉及到用能、用水、占地、排污等要素指标,还有企业纳税、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等效益指标。2017年还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研发经费占比等创新发展指标。

这套综合评价机制,科学之处是引入了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真正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这几年的实践也表明,“亩均论英雄”改革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那些“吃得少、产蛋多”的企业处处受益,得到政府正向激励、倾斜扶持,纷纷成长为“俊鸟”企业。相反,“亩均”效益落后的企业则处处碰壁,受到了要素差别化政策倒逼,不少企业成了整治淘汰的对象。如今,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推进,“指挥棒”更是加速了转型升级过程。

全面“亩均论英雄”的时代已然到来,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摈弃过去唯规模、唯速度的陈旧发展观念,积极拥抱以质量引领、集约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具体而言,在“亩均论英雄”指挥棒下,企业“吃得少”是前提。在绍兴这样的传统产业大市,土地、能源、排污指标等资源已经比较紧张,部分企业占有资源较多,却不产生相对等的高效益,这是生产资源的一种错配,本质上是浪费。某种程度上说,“亩均论英雄”是对以往“摊大饼”式粗放发展的一种纠偏,有利于生产资源向“亩均”效益高的企业集中。

“亩均论英雄”指挥棒下,企业“产蛋多”是最终追求。政府招引项目时也会设置相应的工业用地亩均产出“门槛”,但“亩产”效益却随着市场环境不断产生变化,要一直保持土地的较高的集约利用水平,本质上考验的都是企业的“内功”。纵观绍兴众多企业,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长期保持市场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并不多,毛利润长期保持在3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成为产蛋多的“俊鸟”企业,是一个长期苦练内功的过程,只有品牌价值高、产品质量优、管理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能最终在“亩均论英雄”考核中笑到最后。

作者:王旭东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